游客
题文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 B.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针对下表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针对性举措是()
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
出口
进口
1929
52.41
43.99
1930
38.43
30.61
1931
24.24
20.91
1932
16.11
13.23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A.统制货币、美元贬值 B.调整工业、公平竞争
C.调整农业、减少产量 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反映出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核心是()

A.工农业比例协调发展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超越美国并称霸世界 D.突破斯大林体制束缚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评价的依据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D.以高积累追求工业化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这股幸福感源于 ()

A.义务交售制 B.工业成就突出
C.固定粮食税 D.人民当家作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