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纳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可做优良的催化剂。

资料卡片
物质
熔点/℃
沸点/℃
SiCl4
-70
57.6
TiCl4
-25
136.5

Ⅰ. 工业上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①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主要杂质SiO2)与碳粉混合装入氯化炉中,在高温下通入Cl2反应,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
②将SiCl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
③在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H2O。
④ TiO2·xH2O高温分解得到TiO2
(1) 根据资料卡片中信息判断,TiC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____________,分离二者所采取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 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据报道:能“吃废气”的“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2,其过程大致如下:
a. O2→2O   b. O+H2O→2OH   c. OH+OH→H2O2
(3) b中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_(填“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4) H2O2能清除路面空气中的CxHy、CO等,主要是利用了H2O2的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Ⅲ.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模拟“生态马路”清除CO的原理。(夹持装置已略去)

(5) 若缓慢通入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CO气体,结果NaOH溶液增重16.5g,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6) 当CO气体全部通入后,还要通一会儿空气,其目的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等浓度的CO与H2O,T ℃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 CO2(g)+H2(g) ΔH <0
已知CO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⑴从0~4 min,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mol/(L·min)。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⑵为了增大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增大反应物中CO的浓度
b.降低反应温度
c.将密闭容器体积压缩至一半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
⑶若不改变反应温度和反应物中CO的起始浓度,使CO的转化率达到90%,则水蒸气的起始浓度至少为mol/L。

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份,能使溴水褪色;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及高分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电子式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3)写出E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热值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克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燃烧产物在该条件下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下表是几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热值数据。

物质
H2
CO
CH4
热值/kJ·g1
143
10
56

(1)根据以上热值数据,最理想的燃料是
(2)根据以上热值数据,写出在该状态下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3)若管道煤气(含体积比为1:1的H2和CO)价格为1.00元/m3,天然气的价格为2.50元/m3,使用哪种气体在经济上更为合算?理由是。(无需写出计算过程)

A、B、C、D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它们的气态氢化物分子所含的电子数相同,C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根据以上信息,按要求写出以下化学式(用A、B、C、D所代表的真实元素符号表示)。
(1)A的最高价氧化物;(2)B的气态氢化物
(3)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4)D的单质

现有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与C的质子数之和为27,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0.9g单质B与足量盐酸反应,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A、B、C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渐强、碱性渐弱的顺序是(写化学式)
(3)A、B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

(4)将B单质与石墨按右图装置连接,石墨电极的名称为
;另一电极反应式为:
(5)C的一种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防止大气污染,某化工厂用NaOH溶液、石灰和O2处理含C的上述氧化物的尾气,使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假设在转化过程中C元素不损失,每天处理1120 m3(标准状况下)含2%(体积分数)上述氧化物的尾气,理论上可以得到多少千克石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