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的本质是西化 |
C.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小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1971年,毛泽东在得知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运动员科恩在日本友好接触的情况后说“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并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中国的外部环境角度来看,中国政府积极改善中美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尼克松政府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
B.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
C.中国政府“不结盟”外交原则的必然要求 |
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
下图摘自某老师的课件,其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 |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尼克松访华 |
D.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
《论语》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A.奉行“一边倒”方针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 D.支持不结盟运动 |
“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首词当属( )
A.《中国之歌》 |
B.《回归倒计时感赋》 |
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
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