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的“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 )
| 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 B.大力提倡自由争论 |
| C.继承传统文化,批判颓废文化 | D.尽适用于文学艺术界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
|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
|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 |
|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
| C.趋向“三教合一” |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
先秦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 A.墨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儒家 |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维护周礼 | B.实行仁政 | C.强调教化 | D.为政以德 |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 B.社会现实 |
| C.人与社会和谐 | D.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