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前些时候,央视3套热播了《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以此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A.《在希望的田野上》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我是公社小社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世纪以前的欧洲,当你问:“你是什么人?”,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家族的。”;16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天主徒”或“我是新教徒”。18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国人”。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的是

A.封建制度 B.宗教改革 C.民族国家 D.光荣革命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个“权威”是指天主教会及其神学
②第二个“信仰”是指路德创立的新教派
③“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指一些教士脱离教会
④马克思用辩证方法分析了路德改革的双重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绪论中说:“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学的调查研究,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便获得了基于科学原则的生活艺术的实践意义——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早已为这种涵义开辟了道路。”这里的“这种涵义”是指哲学应关注人的

A.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 B.天职和使命 C.生活行为 D.自身

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古希腊人

A.具有法律至上观念 B.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C.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D.誓死捍卫城邦领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