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一系列由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包括预期的产量和新设备等。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修建大型企业,试图把苏联建设成独立的工业国家,摆脱西方银行和贸易的支配……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另外,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地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因此,他并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结果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遇到了瓶颈,导
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每个工厂的配额都由莫斯科决定,而并非符合快速工业增长的需要。从头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与此同时的西方世界正在遭受经济萧条——苏联机器生产和钢铁产量提高了14倍.
——摘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1932年7月美国退伍军人为抗议补助金太低,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示威活动.胡佛政府出动正规军骑兵,用军刀和催泪瓦斯血腥镇压了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和妇孺家属,……美国有1500多万人失业,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
——摘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 (日本)自民党执政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鸿山内阁制订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制订的1958-1962年度《新长期经济计划》、《农业基本法》;池田勇人内阁制仃《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等,提出了以加强“产业基础”和发展“重、化学工业”的重要政策。……1957年,又通过《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等……日本政府投资数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于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日本的法人税率,从1952年的42%降为1955年的40%,1958年又降为38%。
——摘自欧阳云《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出现材料二中“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使其“民主政体”得以保存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日本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今天的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有“世界历史之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 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且一个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毛泽东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材料二: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材料三: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材料二说明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导语”的认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中国人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 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 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摘自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摘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根据材料一、二,请回答:
(1)中国政府对日本、美国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提出的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2)中国对美国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什么?对日本作出过什么承诺?
(3)结合所学,回答中美、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有何意义?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请欣赏下列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来——《四言诗·祭黄帝陵》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结果如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所学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结束后,开创了怎样的“新局面”?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中国“战则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指代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