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忧患 |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叩头 |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 D.腰白玉之环腰:腰上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B.当余之从师也时人莫之许也 |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D.足肤皲裂而不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学”是文章的中心词,全文围绕它层层展开。 |
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 |
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辈努力学习,读来情感恳切,语重心长。 |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他自己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 |
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平原君以书责信陵君,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与赵俱死,谋之侯生,生乃屏人语曰:“嬴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昔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兵,晋鄙合符,果疑之,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兵进,大破秦军。
(选自冯梦龙《智囊•侯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 |
赴:奔赴 |
B.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
辞:离开 |
C.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 |
诚:如果 |
D.公子遂将晋鄙兵进 |
将:率领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夷门监者侯嬴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B.力能窃之 |
当之郡,道经昌邑 |
C.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
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 |
D.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
商於子论治国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⑤牧:统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子过矣
②尔辈以此究物理
③比至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②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3)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属于)耕 |
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 |
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 |
D.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 |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未尝识书具”与“忽、即、立”三个词,展示了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形象。
B.“不使学”是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也暗示了他父亲的愚昧无知。
C.文章略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详写才能变化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
D.作者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龂龂,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B.诣太守,说如此 诣:到
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故:缘故
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利:利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入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爱是溪,人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