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古国名;③仞:古代八尺叫仞。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隰朋于桓公 从:              ②春往冬  反:                
③迷惑失     道:              ④老马之  智:                
下列句中的“之”与“老马之智可用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主人处处款之 C.事列《神仙》之传 D.跪而拾之以归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 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陛下万机百俱兴
B.亦以为为外人道也
C.非所宜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狂态耶舜于畎亩之中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笑释之酿泉为酒,泉香酒洌
B.今因隋侈见藐小
C.实谓惩奢淫既克,公问
D.今隋宫之内万钟我何加焉

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叙述了苏世长善辨的三件事,从三件事中可以看出苏世长是一个能言善辩、敢于直谏、劝谏讲求方法的忠臣。
B.苏世长直言进谏,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渊也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C.劝告高祖必须节俭,不要奢侈淫逸,以免步隋的后尘,招来灭国之祸。这件事,充分体现了苏世长的胆气和为国忧民的忠心。
D.苏世长不知宫殿乃李渊所建,以为是隋炀帝所作,因此高祖非常生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文】(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宋濂,字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每燕(同“宴”)见,必设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复咨询,常夜分乃罢。(选自《明史》)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慕圣贤之道()(2)常夜分乃()
(3)抑可贤矣()(4)每必令侍膳()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门人弟子填室    真不知马也(《马说》)
B.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数谏故(《陈涉世家》)
C.善者与臣友,臣知此则岳阳楼大观也(《岳阳楼记》)
D.余虽愚     既克,公问其(《曹刿论战》)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明太祖)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3)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上述两段文言文都与明朝学者宋濂有关,结合两段文字具体分析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如外人悉:(2)便还家要:
(3)伯鲁不能其词举:(4)出袖中而奏之诸:
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书训诫之词二简舅家见之
B.授二子于是简子无恤为贤
C.问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奏之人不知不愠

翻译下面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文意理解。
(1)[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①[乙]文中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 ②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途:没有门路。③家叔:指陶夔,曾任大常卿。
④风波:指军阀混战。⑤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⑥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⑦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幼稚室(    )②有四方之事(    )
③违己交(    )④篇曰《归去来兮》(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家叔余贫苦

A.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B.扶苏数谏故
C.策之不其道 D.可一战,战则请从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亲故多劝余为长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2分)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2分)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注: ①曹公:指曹操。 ② 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③ 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兵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表卒② 遂其众去
③诸葛亮先主琮谓先主曰
选出与“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策之不以其道
C何以拒之 D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翻译句子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至,何以拒之?
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