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①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山松:即袁山松,东晋文学家。 ②临惧相戒: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戒,告诫,劝人注意。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略无处(  )          (2)虽乘御风(  )
(3)至峡口百里(  )       (4)泠泠不(  )
与“以临惧相戒”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B.能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C.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而旗尾略不沾湿,此夸能

翻译、断句。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甲][乙]两文结尾都有引用,请分别简析引用的表达作用。
[甲]文结尾引用的作用:                                                      
[乙]文结尾引用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小大之狱:
(2)公将之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曹刿与庄公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2分)

阅读《强项令》,完成下面题目。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下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格杀:打死
B.宣两手地,终不肯俯据:按、撑
C.妻子对哭妻子:妻子和儿子
D.使宣叩头主谢:谢谢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言主之失有大麦
B.帝小黄门持之威不能行一
C.唯见布覆尸流血
D.将以理天下乎欲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2)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以其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和清正廉洁的品格,赢得了老百姓的尊敬。
B.格杀湖阳公主家奴是正面描写,京城人送其“卧虎”称号是侧面描写。
C.本文虽短,但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叙述得非常清楚,而且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D.天子因董宣有硬脖子病而称他“强项”,饶他后还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胡贼攻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 ,子令吾去,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 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值:适逢。②郡:城。③相视:看望。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军队。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选出下面的字词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翻译画线句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老虎心里对驴的两次反抗的评判分别是。(用原文语句作答)
“稍出近之”、“稍近益狎”两句中的“稍”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字对表现老虎性格有什么作用?(2分)
有同学说,文中的老虎连驴都害怕,是只“胆小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岳阳楼记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连月不:而或长烟空:
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己悲”“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1)以己悲:
(2)以物喜:
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范仲淹抒发的远大政治抱负是(用原文填空)。
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文言文阅读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录毕,送之走:行走
B.从乡之先达执经问叩:请教
C.媵人持沃灌汤:热水
D.同舍生皆绮绣被:通“披”,穿

解释下列划线词
白玉之环:疑质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节选部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