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①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山松:即袁山松,东晋文学家。 ②临惧相戒: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戒,告诫,劝人注意。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 )
(3)至峡口百许里( ) (4)泠泠不绝( )与“以临惧相戒”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B.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D.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翻译、断句。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甲][乙]两文结尾都有引用,请分别简析引用的表达作用。
[甲]文结尾引用的作用: ;
[乙]文结尾引用的作用: 。
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故更之为愚溪。
②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③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④是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超鸿蒙,混希夷①,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注:①超鸿蒙,混希夷:指超越天地尘世,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 给文中划线句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或 曰 可 以 染 也 名 之 以 其 能 故 谓 之 染 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阳( )②今予家是溪 家( )
③咸以愚辱焉 辱( )④悖于事 悖( )翻译下列句子。
(1)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2)是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溪水的位置及以“愚溪” 命名的原因。 |
B.作者认为自己在清明政治下做了错事,确实是天下最愚蠢的人,颇为自责。 |
C.作者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风景,而是借题发挥,写愚溪也是写自己。 |
D.通篇围绕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 ,表达了一个遭受沉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孤愤之情。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捎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西湖游记》)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作则飞沙走砾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色乍明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棹小舟入湖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选项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B.从武林门而西 |
C.乃记之而去 | D.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保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主要用了哪种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六一①语
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③,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
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予者何人?
②宜乎众矣。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解释加点的词
(1)值()岁荒(2)燮开仓赈济,或()阻之(3)去()任之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郑板桥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