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强项令》,完成下面题目。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下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格杀:打死 |
B.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据:按、撑 |
C.妻子对哭妻子:妻子和儿子 |
D.使宣叩头谢主谢:谢谢 |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 |
B.帝令小黄门持之威不能行一令乎 |
C.唯见布被覆尸流血被面 |
D.将何以理天下乎欲何言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2)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宣以其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和清正廉洁的品格,赢得了老百姓的尊敬。 |
B.格杀湖阳公主家奴是正面描写,京城人送其“卧虎”称号是侧面描写。 |
C.本文虽短,但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叙述得非常清楚,而且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
D.天子因董宣有硬脖子病而称他“强项”,饶他后还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 |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㈠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街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㈡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木。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首文:同“纹”,花纹 | B.故为精卫故:所以。 |
C.树创随和和:愈合。 | D.学仙有过过:过多。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为”与“而为月精”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精卫 |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C.化为邓林 | D.黔熬为食于路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㈠和文段㈡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
B.文段㈠和文段㈡均有表现“人物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内容。 |
C.文段㈠和文段㈡都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寻与思考。 |
D.文段㈠表现了精卫的大无畏精神;文段㈡则表现了人们对嫦娥偷窃行为的斥责。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尊君在不()
C去后乃至() D. 元方入门不顾()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 B.对/子骂父 |
C.下车/引之 | D.元方入门\不顾 |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 ——欣然接受 | B.友人惭,下车引之——抛砖引玉 |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大笑乐”是因为谢太傅对当天讲论文义的家庭氛围让他很开心。 |
B.《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的。 |
C.“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
D.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因为他的丈夫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 甚异之()②阡陌交通()
③无论魏晋()④乃不知有汉()写出下列各词的古今异义
①妻子古:今:
②绝境古:今:“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可能对村人说了什么?
答:文中“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何理解?
答:句子翻译
①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把上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