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强项令》,完成下面题目。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下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格杀:打死
B.宣两手地,终不肯俯据:按、撑
C.妻子对哭妻子:妻子和儿子
D.使宣叩头主谢:谢谢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言主之失有大麦
B.帝小黄门持之威不能行一
C.唯见布覆尸流血
D.将以理天下乎欲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2)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宣以其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和清正廉洁的品格,赢得了老百姓的尊敬。
B.格杀湖阳公主家奴是正面描写,京城人送其“卧虎”称号是侧面描写。
C.本文虽短,但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叙述得非常清楚,而且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D.天子因董宣有硬脖子病而称他“强项”,饶他后还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小题。
选段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段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④鲁肃过寻阳()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并自其名孤岂卿治经博士邪
B.于舅家往事耳
C. 自是指物作诗立蒙乃始
D或钱币乞之辞军中多务
方仲永与吕蒙的结局有什么不同?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仲永:
吕蒙:
方仲永和吕蒙的不同结局,给我们什么启发?

文言文阅读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襦(同“只”)两战战(大腿)
B.母殷夫人自之(缝制)胡不我于王(看见)
C.作复裈(不久)便扶路(原先,从前的)
D.母甚之(对……感到惊异)每至晴初旦(下霜,降霜)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母殷夫人自成当余从师也
B.母问如土石何
C.答曰重修岳阳楼
D.火在熨斗中柄热潭西南

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纵山居闲情
山静日长
◆[宋] 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足。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则月印前溪(A )。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B ),乌知此句之妙(C )!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
【注释】: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í,小鹿。③山妻:隐士之妻。对自己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指作者所作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⑦驰猎: 奔驰追逐。⑧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盈()濯()既()相与()
请将文言语气词“耳”“哉”“矣”正确填入文中的A、B、C处。
请用两个逗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准确断句。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作者认为子西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妙绝,但“识其妙者盖少”,这是为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读完全文,从文章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里,你发现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
积累链接:文中的《国风》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 》,“韩苏文”中的“韩”是指B (填写人名),“陶杜诗”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直接展现其早出晚归这一田居生活的诗句是C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尝有疑狱:案件 B.臣,民也鄙:浅陋
C.不知狱当:应当 D.未有也殆:恐怕

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家有二白璧②侧而视
径相如也④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l)较明易者也?(2)君子必交游焉。(3)无不如己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墨子悲染丝战长勺(《曹刿论战》)
B.如人芝兰之室,久自芳也可远观不可亵玩也(《爱莲说》)
C.潜移默化,自然似河曲智叟笑而止曰(《愚公移山》)
D.是与善人居杀之应陈涉(《陈涉世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