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思想的本质意义在于
| A.使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形势 |
| B.在军事上引进了先进技术,增强了抵抗外来侵略的实力 |
|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
| D.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这一主张应出现于()
| A.中国同盟会纲领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C.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 D.《论联合政府》 |
在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中,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
|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 |
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
| B.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
| C.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
| D.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 |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
| 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
|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
|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