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实验小组想要了解市场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酸度(酸度单位:g/100ml),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石蕊
甲基橙
甲基红
酚酞
变色范围
(PH)
5.0-8.0
3.1-4.4
4.4-6.2
8.2-10.0

(1)该实验应选用     作指示剂,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       

(2)上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为     ml。此时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l/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26.02
25.32
25.28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E.滴定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4)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总酸度的表达式(可以不必化简):             (酸度:每100ml溶液中含有溶质酸的质量,单位:g/100ml)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 Mg(N O 3 2 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 Mg(N O 3 ) 2 N O 2 O 2 乙: MgO N O 2 O 2 丙: M g 3 N 2 O 2 丁: MgO N O 2 N 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查阅资料得知:2 N O 2 +2 NaOH = NaN O 3 + NaN O 2 + H 2 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 K ,微热硬质玻璃管( A ),观察到 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

②称取 Mg(N O 3 ) 2 固体3 .79 g 置于 A 中,加热前通人 N 2 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 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C 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 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 . 0 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 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是正确的。
② 根据 D 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 O 2 ,因为若有 O 2 D 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 O 2 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
③ 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a 的名称是 b 的名称是
(2)写出 NaN O 2 (N H 4 ) 2 S O 4 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3) C 的作用是 D 的作用是,是否可以把 C D 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
(4)写出 E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某学生对 S O 2 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4 g 漂粉精固体,加入100 ml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 PH PH 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 C l 2 Ca(OH ) 2 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2) PH 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通入 S O 2 ,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 i 的白雾由 HCl 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 AgN O 3 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 实验 a 目的是
②由实验 a,b 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 HCl ,理由是
(4)现象 ii 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 Cl- 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将 A 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 X

①向沉淀 X 中加入稀 HCl ,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 BaC 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 X 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 iii 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 K 2 C r 2 O 7 。光照下,草酸( H 2 C 2 O 4 )能将其中的 C r 2 O 7 2 - 转化为 Cr 3 +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 A l 2 Fe(S O 4 ) 4 ·24 H 2 O ]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 °C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 pH 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初始 pH 废水样品体积 ml 草酸溶液体积 ml 蒸馏水体积 ml

4
60
10
30

5
60
10
30

5
60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 C r 2 O 7 2 -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实验①中 0~ t 1 时间段反应速率 v(Cr 3 + ) = mol·L - 1 ·min - 1 (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队铁明矾[ A l 2 Fe(S O 4 ) 4 ·24 H 2 O ]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 Fe 2 + 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
假设三: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 K 2 S O 4 FeS O 4 A l 2 Fe(S O 4 ) 4 ·24 H 2 O A l 2 (S O 4 ) 3 等,溶液中 C r 2 O 7 2 - 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氧化铈( Ce O 2 )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 Si O 2 F e 2 O 3 Ce O 2 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洗涤滤渣 A 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是否洗涤的方法是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
(3)萃取是分离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已知化合物 TBP 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TBP (填"能"或"不能")与水互溶。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是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 Ce(OH ) 4 产品0.536 g ,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 molL - 1 FeS O 4 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是(铈被还原为 Ce 3 + ),消耗25.00 mL 标准溶液,该产品中 Ce(OH ) 4 的质量分数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