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忌不自 ②小 未孚,神弗福也
B. 服衣冠②有时 发白帝
C.寡人之耳者②阡陌交通,鸡犬相
D. ①时时而 进②肉食者谋之,又何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3.

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句,批注:

4.

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2)将其喉
(3)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患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刀劈狼首乃伪睡 B.久,目似瞑犬阻,不使前也
C.其一犬坐前何有我哉 D.杀之而取其革重修岳阳楼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欲衔之。忽被猥卷这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隋代侯白《启颜录》)
①大虫:老虎。②胔:切成块的肉。③橡斗:橡树的果实,也叫戾实,圆球形,先端尖,表皮缘边有锯齿。④旦:早上。⑤避:躲开,让开。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觉无能者()②驴不胜怒,之()
③刺猬乃放鼻而()④乃侧身云()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觉 无 异 能 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②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欲衔之。
甲乙两篇短文都讲述的是动物的故事,这两个动物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②,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③。”
注:①马多天下:马比天下其它地方多。②不为虚语矣:不算是虚夸之语了。——节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或:(2)食:
(3)策:(4)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甲文,说说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送之()②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媵人持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
翻译下面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 “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 ①适:到……去②味败:品味败坏。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但见儿食盐不食菜()
(2)愚人食盐不()
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