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  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亟窜之远方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旌:表彰
C.国之重事,黜幽陟明陟:提升
D.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2)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观德王雄,初名惠,高祖族子也。父绍,周,历八州刺史、傥城县公,赐姓叱吕引氏。雄美姿仪,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周武帝时,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云阳宫,卫王直作乱,以其徒袭肃章门,雄逆拒破之。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邑千户。累迁右司卫上大夫。大象中,进爵邗国公,邑五千户。
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贤伏诛,功授柱国、雍州牧,仍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备诸王有变,令雄率六千骑送至陵所。进位上柱国。
高祖受禅,除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俄迁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封广平王,食邑五千户。以邗公别封一子,雄请封弟士贵,朝廷许之。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又言:“至尊钦明睿哲,万机亲览,颎用心平允,奉法而行。此爱憎之理,惟陛下察之。”高祖深其言。雄时贵宠,冠绝一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称为“四贵”。
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乃下册书,拜雄为司空,外示优崇,实夺权也。雄无职务,乃闭门不通宾客。寻改封清漳王。仁寿初,高祖曰: “清漳之名,未允声望。”命职方进地图,上指安德郡以示群臣曰:“此号足为名德相称。”于是改封安德王。
大业初,授太子太傅。及元德太子薨,检校郑州刺史事。岁余,授怀州刺史。寻拜京兆尹。帝亲征吐谷浑,诏雄总管浇河道诸军。及还,改封观王。上表固辞,优诏不许。
辽东之役,检校左翊卫大将军,出辽东道。次泸河镇,遘疾而薨,时年七十一。帝为之废朝,鸿胪监护丧事。有司考行,请谥曰懿。帝曰:“王道高雅俗,德 生人。”乃赐谥曰德。赠司徒、襄国武安渤海等十郡太守。
(《隋书•观德王杨雄传》)
[注]大业:隋炀帝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绍,周仕:做官
B.仍相府虞候领:领导
C.高祖深其言然:认为对
D.王道高雅俗,德 生人冠:超过、超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功授柱国、雍州牧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太子司旅下大夫窃大王不取也
C.此爱憎之理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D.实夺权也皆出于此乎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B.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C.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D.高祖为丞相/雍州牧毕王贤谋作难/雄时为别驾/知其谋/以告高祖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雄长相漂亮,有器度,雍容典雅,举止有度。周武帝时,卫王宇文直造反作乱,杨雄迎战打败了他,因此升任上仪同,封为武阳县公,食邑千户。
B.高祖接受北周禅位,杨雄任左卫将军。不久升任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进而封为广平王,另封一子为邗公,杨雄请求封他的弟弟杨士贵任邗公,朝廷同意。
C.高祖说安德王这个名号,与杨雄的声望不符合,于是改封他为清漳王。皇上亲征吐谷浑,下诏杨雄总管浇河道各路军马,到回京时,改封他为观王。
D.辽东之战,杨雄担任检校左翊卫大将军,部队在泸河镇驻扎,杨雄发病去世,当时七十一岁。炀帝因他去世而不上朝,赐给他“德”的谥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奏高颎朋党者,上诘雄于朝。雄对曰:“臣忝卫宫闱,朝夕左右,若有朋附,岂容不知!”
(2)雄宽容下士,朝野倾瞩。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父肇,仕后唐,历军校,至检校司徒。从讨王都定州,肇力战死之。晋末,随兄处畴至京师,遇张彦泽斩关而入,纵士卒剽略。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显德中,会李继勋镇河阳,诏署以右职。继勋初不为礼。因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处耘白继勋曰:“此津往来者惧有奸焉,不可不察也。”居数月,果得契丹谍者,索之,有与西川、江南蜡书,即遣处耘部送阙下。
会太祖出征,驻军陈桥,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白太宗,议定,入白太祖,太祖拒之。俄诸军大噪,入驿门,太祖不能却。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授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讨李重进,为行营兵马都监。贼平,以处耘知扬州。大兵之后,境内凋弊,处耘勤于绥抚,民皆悦服。建隆三年,诏归京师,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赐甲第一区。
朗州军乱,诏慕容延钊率师讨之,以处耘为都监。入辞,帝亲授方略,令会兵汉上。处耘至襄州,遂令军中曰:“入江陵城有不由路及擅入民舍斩。”师荆门,高继冲遣其叔保寅及军校梁延嗣奉牛酒犒师,且来也。处耘待之有加,谕令翌日先还。延嗣大喜,令报继冲以无虞。是夕,处耘密遣轻骑数千倍道前进。继冲但俟保寅、延嗣还,遽闻大军奄至,即惶怖出迎,荆人束手听命。
初,师至襄州,衢肆鬻饼者率减少,倍取军人之直。处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钊,延钊怒不受,往复三四,处耘遂命斩于市以徇。至白湖,处耘望见军人入民舍,舍中人大呼求救,遣捕之,即延钊圉人也,乃鞭背,延钊怒斩之。由是大不协,更相论奏。朝议以延钊宿将其过,谪处耘为淄州刺史。在州数年,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废朝,赠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
处耘有度量,善谈当世之务,居常以功名为己任。自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不顾群议,遂至于贬。后太祖颇追念之。
(选自《宋史••李处耘传》)
注:圉人:古代官名,指掌管养马放牧等事的官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白太宗遽:立刻、马上
B.师荆门次:次序
C.且来也觇:侦察
D.朝议以延钊宿将其过贳:宽纵、赦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俄诸军大噪蟹六跪二螯
B.入江陵城有不由路及擅入民舍斩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继冲但俟保寅、延嗣还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D.乃鞭背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B.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C.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D.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处耘是潞州上党人。他的父亲李肇在后唐任职,官至检校司徒。跟从后唐皇帝到定州讨伐王都,李肇拼力作战而死。
B.处耘对太祖说黄河渡口来往的人中恐怕有奸细,不可不察。几个月后,果然捉到契丹间谍,搜索出写给西川、江南的蜡书,太祖就派处耘把间谍押送到朝廷。
C.李处耘掌管扬州时,扬州境内凋敝,他勤于安抚,百姓都感激而服从政令。建隆三年,诏令他回到京城,老百姓遮阻道路哭泣,几天不能出发。
D.处耘为人处事有度量,自认受太祖恩遇,心里想着报答,所以处理事情专断,不顾忌别人的意见,于是受到贬官的待遇,后来太祖常常悼念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
(2)处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钊,延钊怒不受,往复三四,处耘遂命斩于市以徇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恩,字灵秀,琅邪人,世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字敬远,师事钱唐杜子恭。而子恭有秘术,子恭死,泰传其术。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会稽内史谢輶其谋,道子诛之。恩逃于海。众闻泰死,惑之,皆谓蝉蜕登仙,故海中资给。恩聚合亡命得百余人,志欲复仇。
及元显纵暴吴会,百姓不安,恩 其骚动,自海攻上虞,杀县令,因袭会稽,害内史王凝之,有众数万。于是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畿内诸县处处蜂起,朝廷震惧,时吴会承平日久,人不习战,又无器械,故在多被破亡。诸贼烧仓廪,焚邑屋,刊木堙井,虏掠财货,相率聚于会稽。
初,恩闻八郡响应,告其属曰:“天下无复事矣,当与诸君朝服而至建康。”既闻牢之临江,复曰:“我割浙江,不失作勾践也。”寻知牢之已济江,乃曰:“孤不羞走矣。”乃虏男女二十余万口,一时逃入海。惧官军之蹑,乃缘道多弃宝物子女。时东土殷实,莫不粲丽盈目,牢之等遽于收敛,故恩复得逃海。朝廷以谢琰会稽,率徐州文武戍海浦。
隆安四年,恩复入余姚,少日,复寇刑浦,害谢琰。朝廷大震,于是复遣牢之东屯会稽。明年,恩复入浃口。牢之进击,恩复还海。牢之率众西击,未达,而恩已至,刘裕乃总兵缘海距之。及战,恩众大败,狼狈赴船。恩至新州,不敢进而退,北寇广陵,陷之,乃浮海而北。刘裕与刘敬宣并军蹑之于郁洲,累战,恩复大败,由是渐衰弱,复沿海还南。裕亦循海截,复大破恩于扈渎。
及桓玄用事,恩复寇临海,临海太守辛景讨破之。恩穷,乃赴海自沉。自恩初入海,所虏男女之口,其后战死及自溺并流离被传卖者,至恩死时裁数千人存。
(选自《晋书•孙恩传》)
[注]琅邪:今山东临沂北。輶(yóu)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稽内史谢輶其谋发:揭发
B.故海中资给就:到
C.于是会稽下:攻下
D.裕亦循海截要:要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恩 其骚动 击沛公于坐
B.恩复还海冰,水为之,而寒
C.故在多被破亡嬴闻如姬父为人
D.朝廷以谢琰会稽君翻作《琵琶行》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
B.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
C.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
D.泰见天下兵/起以为晋/祚将终/乃扇动百姓私集/徒众三吴士庶/多从之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恩,字灵秀,是山东临沂人,世代信奉五斗米道。孙恩的叔父孙泰奉钱唐的杜子恭为老师,杜子恭死后,孙恩继承了他的秘术。
B.孙恩自号征东将军,给他的同党起名“长生人”。 当时吴会之地长久太平无事,人们不熟习打仗,各地义军烧粮仓,砍伐树木,填塞水井,陆续聚到会稽。
C.孙恩得知八郡响应他,告诉他的徒众说,要一起穿上朝服到建康去。等到听说刘牢之率领的官兵到了长江,又说:“我割据浙江,仍然可以做勾践。”
D.等桓玄执掌朝政时,临海太守辛景击败孙恩。孙恩走投无路,只好跳海自杀。自孙恩第一次入海,所虏获的男女人口,到孙恩死的时候只剩下几千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牢之已济江,乃曰:“孤不羞走矣。”
(2)时东土殷实,莫不粲丽盈目,牢之等遽于收敛,故恩复得逃海。
(3)恩至新州,不敢进而退,北寇广陵,陷之,乃浮海而北。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久处闾里,不获与海内贤士相见。冬间,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数篇,展而读之,欣忭不能自已。聊识其意于行间,顾犹恐颂叹盛美之有弗尽,而其颇有所引绳者,将惧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专擅之罪也。乃旋获惠赐手书,引义甚谦,而反以愚见所论为喜,于是鼐益俯而自惭。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虚怀善诱,乐取人善之至于斯也。鼐与先生虽未及相见,而蒙知爱之谊如此,得不附于左右,而自谓草木臭味之不远者乎? 然今世学者乃思一切矫之以专宗汉学为主以攻驳程朱为能介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为学术之害。夫汉人之为言,非无有善于宋而当从者也。然苟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别,是则今之为学者之陋,且有甚于往者为时文之士,守朱子之说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愚陋率达臆见,幸终宥之。
(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有删节)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哪两位作家合称“桐城三祖”?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姚鼐给蒋松如回信的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发书图按:按照
B.至无所寓:停泊
C.而皆不能吾侯之议也易:改变
D.其遗迹往往而在往往:到处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盖虑于民深/②此君子之作
B①问其作名者/②功未及就
C①其外隐然隆高长者②夫百步之堤
D①昔舟往来湖中者②转运使择其吏能者行视可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
(2)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欧阳修决定写作《偃虹堤记》的理由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