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A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指
| 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 C.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民贴出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归农会。”该春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时的中国革命属于
| A.无产阶级革命 | B.民族革命 |
| C.科学技术革命 | D.民主革命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
|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
|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
|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为
|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
|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 D.建立福利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