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 ……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材料二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l8.9%,1952年达到35. 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 2%。1953 - 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
材料三 为庆祝全国科学会套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l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上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1)据材料一和图1、图2,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柏拉图的教育贡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
……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政治生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中国古代政体的根本不同。
材料三 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备哪些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菜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二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两种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简要说明原因
(2)围绕中国近代史,你赞成哪种话语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论述。

阅读下列材料。
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将脖子伸进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将脖子伸进了断头台的铡刀下。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两位君主生活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指出这种“相似”和“差异”。
(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政治上的表现。
(3)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注:“南人官北,北人官南”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清代不但完全袭古,而且较前朝扩大了回避范围,有了进一步发展。雍正时期还对亲属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回避作出了特别规定。)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权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
——《政治科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选举要求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