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四)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朝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八尺有余乃重岳阳楼 B.窥镜而自其辙
C.王之甚矣重岩叠嶂,隐天 D.皆于齐而往,暮而归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
————————————
【注】①进:学习新曲。②益:增加,此处与“进”同义。③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④穆然:沉静深思的样子。⑤望羊:即“望洋”,向远处看的样子,这里指目光高远。⑥王(wàng)四国:统御四方天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志在登高山志:
(2)卒逢暴雨卒:
(3)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译文:
(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译文:
根据【甲】【乙】两个文段的文意填空。(第①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②③空用原文回答)
琴在古人的生活中,不是一种简单的乐器。善鼓琴者往往在琴音中寄托,善听者则闻弦音而知雅意,借琴识人,是谓“知音”。我们从【乙】文中看到,孔子学琴经历了“得其数”、“得其志”、“”三个阶段,最终达到鼓琴的最高境界;从【甲】文“”这句话能够看出,钟子期不愧为俞伯牙的知音。
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广为流传,常常被诗人引用,成为诗歌中常见的典故。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个典故的一项是(只填字母)

A.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B.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C.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D.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这里指采摘。③刻露:清晰地显露。④幸:庆幸。⑤本:根据。⑥上:皇上。⑦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野芳而幽香发:(2)佳木而繁阴秀:
(3)掇幽而荫乔木芳:(4)遂书以其亭焉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翻译:
【甲】【乙】两个文段都紧扣一个“乐”字来写,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乐”。(用文中词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2分)
答:

文言文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傅说于版筑之间()
(2)人恒然后能改()
(3)入则无法家士()
(4)必先其心志()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本文开头连用六个句子列举六个人物的事实,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术者()
(2)数月()
(3)人皆之()
(4)其马胡骏马而归()
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战争的惨烈?
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节选)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野发而幽香芳:
(3)至若春和: (4)而或长烟空一: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根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