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回答8—11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薄 :                         景 :       
.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 B.忧居庙堂之高则其民
若夫日出而林霏谗畏讥
C.心予尝求古仁人之 D.异或二者之

则有旷神怡                              渔人甚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微斯人,吾谁与归?
.(2分) 选文描述了“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有嘉肴②不知其③教然后知
翻译句子。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任选两小题 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2)、陶后有闻()
(3)可爱者甚()( 4).牡丹之爱,乎众矣()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乎()(2)人不知而不()
(3)不矩()(4)人不其忧()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释义
①又何间焉 (读音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读音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之” 同“小大之狱” 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臣之妻私臣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公将鼓之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②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志,甚奇之。
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等死,死国可乎②吴广以为然。
③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④勤知其有清志,甚奇之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耕之垄上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B佣者笑而应曰而庭宇芜秽
C尝与人佣耕尝闲处一室
D勤知其有清志安陵君其许寡人
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扶苏以数谏故”相同的一项是()

A.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B.吴广以为然
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比较甲乙两文中人物特点,说出其异同。在刻画人物方法上,都有哪些共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