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李 姬 传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蹲,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选自侯方域《李姬传》
注:①雪苑侯生:侯方域,号雪苑。②城旦:一种服苦役的刑罚。③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④开府:官名,用称督抚。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论:判罪
B.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昵:喜欢
C.公子盍叩之叩:打听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利:贪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而自歌以偿之
②谨拜表以闻
B.①开府惭且怒
②死且不避
C.①乃假所善王将军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

②海运则徙于南冥
下面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香识见过人,品行高洁的一组是( )
①能辨别士大夫贤否。
②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③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④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⑤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⑥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④⑤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姬是阳羡陈贞慧的养女,由于深受陈贞慧的影响,也是一个聪明讲义气的豪爽的女中豪杰,她曾经一个晚上就输掉黄金千斤。
B.李姬精通音乐,尤其擅长琵琶词的演唱,但她从不轻易演唱,在与候生分别时演唱后,她就表示再也不唱琵琶词了,以致于开府田仰力邀她来府中一唱,但遭到李姬的拒绝。
C.阮大铖遭到时人的非议后,就直接去找当时的才子侯方域,要侯方域出面给他解围,侯方域只好去寻求王将军帮忙。
D.从李姬对侯方域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李姬虽然出身不是很高贵,但她是一个忠于爱情,不为权势所折,深明大义的女子。

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②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闻楚之意何如师:做老师。
B.王见,未至趣:兴趣。
C.闻晋约诸侯楚图:谋取。
D.欲言,鼻即止扪:摸。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瑕客,问之如大夫 / 齐桓、晋文事可得闻乎
B.尚得奠枕寝耶 /王笑不言
C.盖往往藉是谋利禄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然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 /小获邑,大则得城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
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
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
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2)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往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吏宾客并去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盛,众多
C.徽乃遣一人劝彦归朝微:稍微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边远耳谢:道歉、谢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权略致之②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①遂叱缚之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
C.①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请宾客
D.①既至,止宾馆②斑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待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乃遣一人徽劝彦归朝,以揣其意②故史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函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②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③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于公所舍:居住
B.非深山之中特:只,仅仅
C.欺松桂而云壑者多矣诱:欺骗
D.予大夫士之爱公者意:意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不在//浩浩如冯虚御风
B.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但刘日薄西山
C.今夫乾没氏属,胁肩以入市//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项是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介?
(2)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
(3)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吏道
【元】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虞宫,厥可稽已建:管理。
B.而天下受其赐阴:暗中。
C.亦并为食以代其耕缘:靠着。
D.二帝三王天下之道平:治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世以所害民者牧民但刘日薄西山
B.率虎狼牧羊豕,望其蕃息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人乱也,由夺其食徒慕君高义也
D.今之民不能自食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2)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认为后世官吏与古时官吏的区别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