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于1937年9月参加了日中战争。日本宣扬这是为“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的战争。当时,我不认为是侵略战争。
在战场上人类爱和平的使命感使我产生了疑惑,为此,我写了日记。……我含着眼泪在日记中记下了黄河大堤被炸后的悲惨情景……我在为日本军侵略的牺牲品而落泪,然而,自己又是侵略者中的一分子。我是忠于天皇敕谕“军人天职乃临战当敌,片刻不可忘记‘武勇’二字”的盲从兵……
(战后)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涂炭生灵,……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我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过一直在与军国主义斗争。             
——摘自《东史郎日记序》
材料二:幻想世上并没有天堂,这很容易,只要你试试看,在我们下面没有地狱,在我们上面只有天空。想象所有的人,都为今天而活,想象这世上没有国家,试试看,这并不难。没有杀戮或牺牲,也没有宗教,想象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象世上没有占有,我想你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想象全人类共同分享这世界,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    
——美国著名歌星约翰·列侬的《给和平一次机会》(196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史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日本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思想的认识。(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约翰·列侬的主要和平思想。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

收入

年份
英国
中国(明朝)
关税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1490
6.7
5%
30.4
21.77%
3
0.17%
1614
93%
1552
7.5
11%
28.3
40.81%
8
0.45%
1309
73%
1602
3.6
14%
65
25.52%
20
0.87%
1844
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比较1490—l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可以光绪二十年(1894)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l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2)据材料二,说明清代晚期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据此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美国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单位:万美元)

——《1942年美国统计摘要》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

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它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筒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居延汉简甲乙编》(二四·一B)
(注:①燧:最基层的哨所。②公乘:爵位。③直:值。)
(1)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
材料二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
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顺治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期驻防各地。
康熙
不启用与各期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雍正
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

——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
(3)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科学技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
——(东汉)王充《论衡》
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从往之……此竭彼盈,往来不绝,皆系于月,不系于日”。
——(唐朝)余道安《海潮图序》
材料二 1687年,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教学方法证明了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及其引力的变化所造成的;月、日引潮力是产生潮汐的原动力,它是天体引力的组成部分。
——《引潮力的发现》
材料三 牛顿以他所理解的“质量”认为物体会相互吸引,但是他无法解释能够互相吸引的原因,爱因斯坦为“质量”在不同的场合作了不同的定义,甚至无法定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王充等人与近代牛顿对潮汐现象解释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主要条件。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和爱因斯坦理论之间的联系。

运河漕运关系王朝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日伴着新兴的大一统帝国而生的客观形势之下,有开辟这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之必要,……运河之于唐宋帝国,着实象动脉之于身体那样,它的畅通与滞塞,往往都足以影响到国运的兴隆和衰替。
——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
材料二《辞海》释:漕运者,水道运粮也。它是指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元代漕运河运、海运并举,而以海路为主。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朝规定漕运全部经由内河,停止海运,漕运全由运河承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黄河占道,运河淤塞,朝廷存在河运海运之争,但还是河运一派占优势。明清漕运有州县“收米一石止作七八斗” ,“每办一漕,额多之州县官立可富有数十万之巨资”, “吞艘行数千里之运河,过浅过闸有费,督运催攒有费,淮安通坝验米有费,丁不得不转索之官,官不得不取赢于民”,“每漕一石抵都,常二三倍于东南之市价” 。
——根据《运河史话》资料整理
材料三 同治十年(1871年)江苏漕运行海道,江南运河仍疏浚维修不断,黄河以北的运河,借黄水济运,借黄通漕,容易淤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漕粮改为折色(折现银),漕运废止,但至三十年始裁漕督,全废河运。
——梅芸《大运河历史兴衰及原因之探究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重视运河漕运的客观原因,指出明清时期漕运方式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阶段漕运方式变化给明清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运河漕运走向衰落、最终停止的原因。

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自然法不是实在的或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或正义等。
——浙江师范大学 谭建华《试论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后来又通过宪法修正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个立法高峰时期,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
(1)据材料一回答古罗马的自然法体现了什么重要的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个立法高峰的特点和背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