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五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 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五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努力在不同文化问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连后一方面的表现。相反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被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夸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 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遗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问的交往程序与方法。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际文化体系”,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国际化是指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
D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项是 ( )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 神。 |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有所不同。 |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棼序。 |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用细胞快速生产抗体
在人或动物体内,针对来自体外的异物有一种保卫自己身体的免疫功能。在免疫功能中起主宰作用的就是叫做抗体的蛋白质。
具有排除体内异物功能的抗体也可作为药品使用。例如人被一种名为饭匙倩的毒蛇咬伤,这时注射解毒药的主要成分就是针对这种蛇毒的抗体。最近已开发出针对特定癌细胞的抗体。
作为药品或试剂使用的抗体是利用动物制成的。给动物注射病原体或毒素等异物(抗原),在动物的体内就会产生针对抗原的抗体。提取出抗体并进一步提纯,就是可作为药品或试剂的抗体。针对饭匙倩蛇毒的抗体是从马身上制取的。
但利用动物制造抗体并不简单。从把抗原注射到动物身上到动物体内产生抗体需要几个月。此外,有时动物的身体不认为这是异物,从而不产生抗体,有时因抗原导致动物死亡。如果不用动物而用培养细胞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缩短制造周期,能高效地制成所需的抗体。
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为中心的研究组使用培养细胞“DT40细胞”,成功地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在试管中制成了目的抗体。该成果发表在今年5月29日美国的科学杂志《自然生物技术》的电子版上。 t
专家们使用的“DT40细胞”是来自鸡身上“B细胞”的培养细胞。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一个效应B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抗体。DT40细胞在分泌抗体的同时也能把同样的抗体形成在细胞的表面。
DT40细胞与抗原无关,可产生不同的抗体,所以他们先培养出无数DT40细胞。将DT40细胞注入三中脉酰胺A,这是一种新的抗癌药物。由于DT40细胞的基因频繁地重新组合,培养出的DT40细胞各自产生不同的抗体。
然后,从中选出能力抗原结合并产生抗体的DT40细胞。预先使抗原与磁珠结合,然后用磁铁将抗原与细胞表面抗体结合了的DT40细胞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出来的细胞进一步培养增多,于是得到目的的抗体。 x
如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抗体,就可获得前所未有的、使用价值很高的药品。特别是突然收到毒性很强的人不明病毒的感染,或发生在生物恐怖袭击时,就可得到有效的诊断药
或治疗药。因此,这个成果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DT40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DT40细胞是一种培养细胞,来自鸡身上的“B细胞”。 |
B.DT40细胞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 |
C.DT40细胞可产生不同的抗体,其中一部分能与抗原结合。 |
D.DT40细胞在分泌抗体后能在细胞表面形成同样的抗体。 |
不属于DT40细胞选择过程的是
A.将DT40细胞注入三种脉酰胺A。
B.预先使用抗原与磁珠结合。
C.利用DT40细胞表面抗体使其与抗原结合。
D.用磁铁将与抗原结合了的DT40细胞分离出来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如果动物身体不认为抗原是异物,就不产生抗体,这会导致动物死亡。 |
B.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有效的诊断药或治疗药。 |
C.进行细胞分离是因为一部分DT40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
D.利用培养细胞的方法可以制造针对不明病毒的抗体。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欧洲老鼠”计划探寻人类致病基因
别看它们个头小、毛茸茸,而且对我们橱柜的内容太感兴趣,微不足道的小老鼠其实潜力无穷、大有可为呢。原来,小家鼠和智人极其相似。事实上,我们人类和它们有99%的基因都是一样的。老鼠不仅基因和我们相似,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都和我们有可比之处。比如,老鼠也会得抑郁症。
本周末,在威尼斯,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和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这项计划的协调人沃尔夫冈•维斯特教授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者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白质。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尤安•伯尼博士说:“这相当于创造科学版的《战争与和平》,只不过是经过编码的。人的全部自然构造都写在那些篇章里,但我们却读不懂。现在我们就要找到破解这些篇章的办法了,老鼠是关键。”
科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它们个头小,毛茸茸;我们个头大,光溜溜。”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史蒂夫•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伯尼说:“只有老鼠和人的基因得到如此详尽的研究。”
“欧洲老鼠”计划将使用一种称作BL/6或者“黑六品系”的老鼠。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伯尼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每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然后,科学家将观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但是,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之中还有环境因素。
布朗说:“为此,我们要让不同种的老鼠交配,产生出有几种变异基因的后代。我们还要加入在人体内制造不同数量蛋白质的基因。这样做的结果是创造出极其复杂的基因类型以供研究,并从中找出多种基因对个体的影响。”
(选自2005年10月18日《参考消息》)下列对“欧洲老鼠”计划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威尼斯,科学家开始一项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 |
B.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和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 |
C.在转基因老鼠身上揭示人类主要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 |
D.“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 |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小老鼠“个头小,毛茸茸”,而人类“个头大,光溜溜”,但它们和人类极其相似,有99%的基因是与人类相同。 |
B.老鼠不仅基因和人类相似,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都和人类相同。比如,老鼠也会得抑郁症。 |
C.用于实验的老鼠被称作“黑六品系”,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 |
D.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而且环境因素也不能忽略。 |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于是欧盟的科学家们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研究。 |
B.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人体两万种基因中的一半基因的作用,通过对老鼠的研究,将会得到了解。 |
C.科学家通过观察基因变异对老鼠外观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及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 |
D.科学家让不同种的老鼠交配,产生出有多种不同基因的后代,从而探寻出人类的致病基因。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诺奖得主:他们找到了人类"生命时钟"
因为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于2009年10月5日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内一些科研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三位科学家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其中奥秘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常奖给那些解决生命医学领域最根本问题的科学家,而端粒和端粒酶的机理就属于此类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其发现对于生命医学发展、对于人类攻克癌症等疾病,有着深远影响。”上海交大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系教授程金科说。
据了解,人们最初研究染色体时,对于其末端是几乎“忽略”的,认为那里没有基因和酶,就算有,也不会对细胞的生长发挥很大作用。而此次获奖的研究内容,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先入为主的对染色体的看法。
据悉,关于染色体端粒的研究论文最初发表于1978年,端粒酶的研究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这两项成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研究染色体的方式,因此,30年后的今天,依然对癌症、基因组研究等基础研究起着重要影响。三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虽然从现在来看,早已不是“最尖端”,但堪称“很经典”。
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萝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则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当端粒酶处于休眠状态时,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短一些,直到细胞死亡。在正常成年人的几乎所有细胞中,端粒酶转为休眠状态。在胚胎干细胞等频繁分裂的细胞内,端粒酶处于活跃状态。癌细胞通常能获得重新激活端粒酶的能力。“睡醒”后的端粒酶允许癌细胞无限复制,继而出现癌症的典型特征,即癌细胞“生生不息”。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以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
若给端粒酶贴个标签,可以写成“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因为端粒酶的活跃,癌细胞不停增殖;但是,如果能够调控正常细胞的端粒酶,使之具备相当的活性,那么正常细胞的寿命就可能延长,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008年,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将端粒酶植入小白鼠的干细胞中,这些小白鼠的寿命比正常情况下延长了50%。这种改良老鼠经过继续喂养,它们的新DNA形态会进一步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群“超级老鼠”,它们的寿命更长,而且更有抗癌能力。下列对原文中“端粒、端粒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粒和端粒酶的机理就属于生命医学领域最根本的问题。 |
B.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进行完整复制、退化,其中奥秘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这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C.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 |
D.如果能够调控正常细胞的端粒酶,使之具备相当的活性,那么正常细胞的寿命就可能延长,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三位美国科学家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研究染色体的方式,因此,30年后的今天,依然对癌症、基因组研究等基础研究起着重要影响。 |
B.在正常成年人的所有细胞中,端粒酶转为休眠状态。 |
C.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卡萝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的这些发现揭示:染色体的末端受到端粒的保护的,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
D.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将端粒酶植入小白鼠的干细胞中,这些小白鼠的寿命比正常情况下延长了50%,其中的“超级老鼠”寿命更长,更有抗癌能力。 |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所以说端粒酶 “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是因为:端粒酶的活跃,癌细胞不停增殖,反之,正常细胞的寿命就可能延长,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
B.端粒和端粒酶的机理的发现对于生命医学的发展、对于人类攻克癌症等疾病,有着深远影响,这并不能表明人类将能够战胜癌症,延长生命。 |
C.只要“睡醒”后的端粒酶允许癌细胞无限复制,就会出现癌症的典型特征,即癌细胞“生生不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以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 |
D.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性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也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亍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官扩展为普通人对待物事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人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也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业,“敬”的外延在扩大,而所抽象的内涵一直延伸着。
(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10月20日,有删改)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最早源自我圈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 |
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养的“内核”。 |
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
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展可能。 |
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出了“仁”。 |
C.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 |
D.“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内涵。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 |
B.孔子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事的基本原则。 |
C.在家庭作用愈加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仁”的局限性越来越大。 |
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礼”和“仁”的内涵。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是今年文化遗产日(6月13日)的主题。这个主题内涵丰富,笔者认为,正确理解这个主题,起码应当清醒认识以下几方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给文化遗产以应有的地位和尊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经济发展是基础,当经济发展有了相当的基础以后,就必须在其他方面有一个全面的协调的发展。这样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的幸福。在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必须给文化遗产保护以应有的地位,文化遗产应当得到全社会广泛的尊敬。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根系,是我们民族历史延续的魂魄,是我们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据。照看好文化遗产,保护好文化遗产,传承好文化遗产,是尊重历史、尊重祖先、尊重文化的要求,是建设文明社会的要求,也是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文化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遗产的“保”和“用”的关系。在文化遗产工作中,保护是永恒的主题。做好遗产保护工作,当下,还是要处理好基本建设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在祖国城乡广袤的大地上,散落着多彩多姿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遗址等.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标识。在进行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城市建设、产业建设、土地开发的时候,要充分认识遗产的特殊价值,并实施特别的保护,使遗产的魅力与现代建设的成果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护遗产本体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遗产的环境,保护遗产的原始生态而不可使遗产变成现代建筑的“夹心糖”。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遗产特有的文化功能,进行合理、适度的利用。遗产、文物是旅游的重要资源,我们提倡绿色旅游、文明旅游。旅游者要分认识遗产、文物的珍贵性、稀有性、不可再生性,带着一种敬畏、一份感恩,以虔敬的心态,与历史对话,与先人对话,从而获得体验,获得感悟。对文物、遗产本体进行维修保护,也必须要有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文物、遗产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见证。这就要求保持它们的历史面貌,保持其沧桑之感。有的人却偏要喜新厌旧,搞什么“水洗三孔”,要“焕然一新”,甚至把文物拆掉,造一个新古董!这种违反科学、违反规律的蠢事,不可再有了。
此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民间艺术、民间技艺、口头传说,等等。这些非物质遗产的主要载体是人,艺(技)在人身,人在艺(技)在,人亡艺(技)绝。所以,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一是抓紧对民间艺术、民间技艺传人的保护,提供条件,让他们更多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要做好传承工作,组织年轻人拜师学艺,使非物质遗产后继有人,并发扬光大。总之,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遗产保护的成果,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惠及社会,惠及人民;人民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和监督遗产保护工作,使灿烂的历史文化与当代的先进文化相融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09年6月)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根系,是我们民族历史延续的魂魄,是我们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据。 |
B.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遗址等,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标识,在进行各类建设和土地开发时,要充分认识它们的特殊价值。 |
C.民间艺术、民间技艺、口头传说等,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载体是人,艺 (技)在人身,人在艺(技)在,人亡艺(技)绝。 |
D.文化遗产具有珍贵性、稀有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我们都应以虔敬的心态,与历史对话,与先人对话,从而获得体验,获得感悟。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遗产的‘保’和‘用’的关系”,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处理好基本建设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在进行交通、水利、城市、产业等建设及土地开发的时候,要充分认识遗产的特殊价值,并实施特别的保护。 |
B.在保护遗产本体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遗产的环境,保持遗产周边建筑的原貌而不可使遗产变成现代建筑的“夹心糖”。 |
C.在保护的前提下,我们要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利用,以发挥其特有的文化功能。 |
D.对旅游者个人来讲,提倡绿色旅游、文明旅游,要带着一种敬畏、感恩的心情,与历史对话,与先人对话,从而获得体验,获得感悟。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慨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给文化遗产以应有的地位和尊敬。照看好、保护好并传承好文化遗产是建设文明社会和更加美好的新文化的重要内容。 |
B.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的“保”和“用”的关系,在“保”的前提下,发挥遗产特有的文化功能.进行合理、适度的“用”。 |
C.对文物、遗产本体进行维修保护,必须要有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不可做“水洗三孔”和“拆旧造新”的蠢事。 |
D.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不仅要抓紧对民间艺术、民间技艺传人的保护,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要做好传承工作,使非物质遗产后继有人,并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