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②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⑦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⑧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        ,需要水浴加热的是        ,需要用颜色反应确定的是        (以上均填标号)。
(2)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  )

A.做⑦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B.做④实验时,可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C.做⑤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
D.做③实验时,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7分)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在某一年初,该昆虫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10%,20%,70%,基因的频率为20%。由于绿化使得种群中翅色为绿色的个体每年增加10%,翅色为褐色的个体每年减少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年后,该昆虫种群中,基因型的频率应该(增加、减少、不变),基因型的频率应该(增加、减少、不变),基因的频率为
(2)能够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除了种群内个体的迁入和迁出之外,还有哪些因素?

(9分)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3)Ⅰ—2的基因型为。Ⅱ—4的基因型为。Ⅲ—14为杂合体的概率是
(4)如果Ⅲ—11与Ⅲ—13结婚,生男孩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如果生女孩表现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12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甲是在20℃、大气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图乙是A植物在图甲b点的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明,A植株适宜在的环境中生存,B植株适宜在的环境中生存。在光照强度小于a时,两株植物中光合速率较高的是。上述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决定的。
(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0时,两植株释放的来自于,在细胞中参与该生理活动的场所是。若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浓度,a点的位置将会向方向移动;若适当增加温度a点的位置将会向方向移动。由此可以看出影响a点位置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图乙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4)比较图乙中两曲线可知,饱和浓度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比大气浓度下的高,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加的幅度(“大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

某同学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有20片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天竺葵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序号1、3、5、7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在该实验组合中,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_____,需要控制的影响实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2)序号2、4、6、8可构成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则该实验组合研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序号1、3、5、7在实验前后CO2含量变化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第3组中的光照强度改为3000单位(其他条件不变),则该植物叶绿体中的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

(14分)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是否与植物开花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取大小不等的水仙球茎24个,按球茎大小不同分成两组,再按下表进行操作(其它条件和操作相同):

实验现象:实验组除个别瓶因污染而失败外,其余均在一周后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
实验结论是:NAA可促进水仙开花。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有的同学以为上述实验的结论不可靠,因为没有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2)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三处不妥操作,并进行纠正:
①第一处不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处不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处不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