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右图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袋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增强。使得浓度加大,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填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填"增强"或"减弱"),原因分别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产热和散热平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
各加入1 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烧杯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
烧杯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
烧杯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2个重复组,其目的是,
提高了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原因是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做了如下设计:
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
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
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拭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设计3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它最适合与号培养皿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3)科学地讲,3号培养皿是否可以作为1号培养皿的对照组?,理由是

下图为蚂蚁取食食物的过程,受此过程的影响,生物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观察实验:“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等。然后他们针对其中一个假设进行了探究实验。补充完成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
(2)作出假设:
(3)实验设计:①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②把1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③实验1次后,把蚂蚁放归自然环境中。
(4)预期现象:

(5)得出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6)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呢?取一条活的蚯蚓,观察它在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1)首先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粗糙。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的许多小突起是
(2)观察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再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分钟内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5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对比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3)在观察过程中,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的做法是:

(4)在(2)中重复3~5次的目的是:

小华在鉴定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时,用易拉罐在锥形瓶外做了个罩,具体做法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在锥形瓶中装了50ml的水,在这粒花生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会上升,原因是花生中的通过燃烧被释放了出来。
(2)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
(3)如果我们食用花生,将从中获得
(4)想测一下一粒花生和一块核桃仁哪个能量多,用上述方法实验后,比较两次测得的水温,实验结果不准确,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