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文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下列关于颔联写景之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取景物时动静结合。碧涧红叶,青林白云,有动有静,既表现出山的灵动,又显示了山的沉静。
B.色彩对比强烈。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林是青色,却映白云。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山林的美丽。
C.写景角度多变,有俯视,有仰观;所显情韵多样,“流红叶”显得匆忙,“点白云”显得悠闲。
D.通过想象写出了秋山绚丽的色彩。“碧”“红”“青”“白”四字展示的,仿佛铺开的彩绘,鲜艳动人。

本诗题目为“宿洞霄宫”,诗中是怎样点明“宿”的?(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身 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选自《艾青诗选》)
在诗人看来,碰毁船只不是礁石的责任,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无休止的袭 击。那么,诗人笔下的礁石成了怎样一个形象?
诗中礁石的象征意味是什么
诗人运用了手法,赋于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征之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0)
望 海 楼
米 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白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