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首词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
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定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具体说明。
词的下片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送别左纬
骑马出门三月暮,杨花无赖。
客情唯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第二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结句“宿处先寻无杜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
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琅琊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