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加热分解 C.结晶法 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

⑴从碘的水溶液中提取碘:        
⑵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⑶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        
⑷分离CCl4(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为什么?
(2)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4)提取时要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的目的是:

为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老师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教学。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烧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丙中的现象是
己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橡皮管将分液漏斗上端与烧瓶连通,其作用是
(4)已知氯气与冷水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l2 + H20 =" HCl" + HClO。
①你认为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②为探究其生成物的漂白性,请设计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实验探究:在常温下某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未知气体的成分。该小组成员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1:气体可能为CO2;猜想2:
猜想3:
为了验证猜测,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探究】该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则:

(1)B中应该装入下列试剂(填编号)

A.NaCl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盐酸 D.澄清石灰水

(2)A中品红的作用是: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通过该实验,小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
① A中品红褪色 ② C中品红不褪色 ③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由上述现象小组同学确认该气体的成分是

广义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参加化学反应的任一种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可测的物理量的变化量”来表示,即V(A) = ,rX(A)表示物质A物理量(如质量、浓度等)的改变量。某学习小组用块状纯锌和200mL稀硫酸反应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图如右图。

可选用试剂及规格:纯锌、粗锌(含铜杂质)、1mol/L 稀硫酸、2mol/L 稀硫酸,
反应温度:250C 、350C
(1)请写出锌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为表达锌和硫酸反应快慢,该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填充表格丁、戊、己三处。

编号
反应速率表达式的定义
反应速率表达式
反应速率单位

单位时间内H+浓度的变化量
V(H+) =
mol / L.min





单位时间内生成H2标况下的体积
V(H2) =
L / min


(3)该学习小组选用0.1 mol Zn和200 mL 1mol/L 稀硫酸(硫酸过量)在250C反应进行研究,用秒表计时,至锌块完全溶解且溶液中不再有气泡放出时,记录反应时间为5分钟,该反应速率V(H+) =
(4)该小组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设计如下系列实验,庚辛壬癸四处空白。

编号
锌的形状
锌的规格
硫酸的浓度
反应温度
实验设计的目的

块状
纯锌
1mol/L
250C
实验①和②研究的目的是
实验②和③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实验③和④研究锌的规格对反应速率影响;
实验④和⑤研究的目的是

颗粒状
纯锌
1mol/L
250C

颗粒状
纯锌

250C

颗粒状

2mol/L
250C

颗粒状
粗锌
2mol/L
350C
……

镁、铝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金属,课堂上老师演示了系列关于镁、铝性质的实验,某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位置和结构”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镁原子电子式
(2) “基本性质”
②下列关于镁、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
A.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物中只有离子键
B.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备金属铝
C.Al和MgO按照适当比列混合可做“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
D.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未发生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性:Mg > Al”
实验一:截取一段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经过一定预处理”的镁片和铝片,放入试管中,同时加入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金属性:Mg > Al”
③镁片和铝“经过一定预处理”,下列实验操作达到“预处理”效果的是
A.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
B.用盐酸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C.用烧碱溶液浸泡镁片和铝片片刻
④通过观察某种实验现象得到结论,该实验现象是
实验二:如右图,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1mol/L MgCl2和AlCl3溶液,用胶滴管逐滴滴加5mol/L NaOH溶液至过量。

⑤该“对照实验”甲、乙试管中分别出现实验现象能得出“金属性:Mg > Al”
甲试管现象
乙试管离子方程式
实验三:利用原电池原理也可得出“金属性:Mg > Al”,
⑥请在右框中画出一个原电池装置图,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定金属性:Mg >Al
可用材料:镁片、铝片、导线,其它试剂和材料、仪器可自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