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变得不均匀,此时它的疏密程度会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传播方向就不一定是沿直线的了,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墙面上有一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个现象  ▲ (“能”或“不能”)说明此时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未知
知识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两个品种相同的实心西瓜,形状不同,在没有直接测量质量和重力工具的情况下,要判断哪个更重,在以下三种方案中

方案一:将西瓜分别装入相同的网,分别挂在已调节好的等臂杠杆的两端,观察杠杆的倾斜情况;

方案二:将西瓜分别装入相同的网,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绳子两端,向上提滑轮,观察哪个先离开地面;

方案三:把两个西瓜放在质地均匀的同一块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

你认为方案   不可行,原因是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学习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某兴趣小组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这课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猜想,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为此,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长木板、垫木(长宽高之比为1:2:4)、木块(带钩)、天平弹簧测力计、停表、刻度尺、细线。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完成以下题目。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   

(4)分析与论证:   

(5)交流与评估:   

如图是“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装置,用棉线将一段导体 AB 悬挂起来,放置于蹄形磁体的磁场中,再用导线把导体 AB 和灵敏电流计连接起来,组成了闭合电路。

(1)该实验中,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      

(2)确认灵敏电流计能正常工作后,某同学发现,无论导体 AB 在磁场中怎样运动,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不见发生偏转,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3)在教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完善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序号

磁体(磁极)放置方式

导体 AB 运动情况

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1

N S

静止

不偏转

2

竖直向上运动

不偏转

3

竖直向下运动

不偏转

4

N S

向左运动

向右偏转

5

向右运动

向左偏转

6

S N

向左运动

向左偏转

7

向右运动

向右偏转

(4)比较第4、5(或6、7)次实验可以得出   

(5)在此实验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是   。利用这一原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制成了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 ,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 B ,此操作目的是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 A ”或“ B ”)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B ,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中,如果把蜡烛 A 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   (选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