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 ,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 B ,此操作目的是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 A ”或“ B ”)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B ,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中,如果把蜡烛 A 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           (选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回答: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1)由表中数据做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实验中得到水的沸点是______?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沸腾。说明沸腾需要________
(3)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_______,沸腾时声音________。在实验中可观察到:开始加热时,杯底及杯侧壁生成许多_________;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_________;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_________
(4)在实验中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____(“正确”或“错误”)。
(5)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措施。

阅读下文,回答:
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物理老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如图所示).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2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 、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 、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 、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