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阅读《桃花源记》第三段,完成18—23题。(共14分)
  见 渔 人 乃 大 惊 问 所 从 来 具 答 之 便 要 还 家 设 酒 杀 鸡 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村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妻子                               绝境                            
无论                               交通                             
、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常识,在上文画线部分该停顿的地方,用“/”断句(注意: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给“便要还家”中的“要”注音并释义:
要(      ),义:                   
、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
、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片段,完成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前人之述矣()(2)云归而岩穴()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
B.四时之不同至若春和
C.览物情,得无异乎山间四时也
D.此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⑴衣食所⑵公与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结合全文,分析第③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10分)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汉王乃发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下列句中划线的“之”与“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中的“之”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汝心固,固不可彻 B.属予作文以记
C.辍耕垄上,怅恨久之 D.水陆草木

下列对原文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杀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
B.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高帝讨伐陈狶时,他按兵不动, 想借机谋反。
C.刘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阴险,功臣彭越被诛与韩信被诛都耐人寻味,正如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D.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①诸豪杰相立秦 (   )②遂楚(  )
③欲自往(  ) ④太仆走汉(   )
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文言文阅读。(12分)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下列句中的“以”与“许以掖垣”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B.策之不以其道
C.何不试之以足 D.可以一战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 / 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万里为之记属:_________②忽族子自外至:________
呼纸书曰亟:_________④侂胄恚: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
(2)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瑴、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攮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1)国人咸之(2)冯妇攮臂国人出
下列句中的“于”与“求冯妇于晋”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欲报之于陛下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受地于先王

翻译句子
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