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几位同学到野外游玩,到了一个岩洞洞口时,带的手电筒出了故障,里面黑呼呼的,还有“呜---呜-----”的声音传出,好奇的小勇想进出看看,但又有点怕,聪明的小慧将包里的小镜子举在手上说“我可以让洞里面变亮!”
⑴请在图11中画出小慧是如何使洞里面变亮的.
⑵岩洞里的“呜---呜-----”的声音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⑶小胜在修手电筒,拆开灯头,只是将灯泡拧紧了一点,手电筒就亮了.由此请你判断手电筒出
了什么故障?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 物质 |
次数 |
质量m/kg |
升高的温度Δt/℃ |
加热的时间t/min |
| 水 |
1 |
0.1 |
10 |
2 |
| 2 |
0.2 |
10 |
4 |
|
| 煤油 |
3 |
0.1 |
10 |
1 |
| 4 |
0.2 |
10 |
2 |
(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小明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吸热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选择水和色拉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进行了多次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 实验次序 |
液体种类 |
液体质量/kg |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 1 |
水 |
0.1 |
10 |
4 |
| 2 |
水 |
0.1 |
20 |
8 |
| 3 |
水 |
0.2 |
20 |
16 |
| 4 |
色拉油 |
0.1 |
10 |
1.8 |
| 5 |
色拉油 |
0.1 |
20 |
3.6 |
| 6 |
色拉油 |
0.2 |
20 |
7.2 |
(1)分析比较表格中序号为__________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质的质量有关;
(2)分析比较表格中序号为__________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升高的温度有关;
(3)分析比较表格中序号为__________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请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拐弯”的声音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声源产生的声音一定由声源处沿直线向四周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水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是拐弯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现象,根据图像判断 是晶体(填A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间为 min,物质凝固过程中,其状态处于 ,它需要不断的 热,温度保持 ,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