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7—10题。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舍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给下列划线的词注音并加以翻译。
⑴ 中力拉崩倒之声( )⑵屋许许声( ) ⑶欲先走(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作者逼真地描写了口技表演之后,写了听众的神态和动作。请在甲、乙段中各找出一个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句子:甲段中的句子如:_____ 乙段中的句子如:_____ 作用:_____
.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甲】段描摹了深夜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乙】段描摹了一家由失火到救火的场面。
B.“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模拟了远处“深巷”里传来的狗叫声,在文中起到了以动写静的作用,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
C.【乙】段中连用了五个“百千”,浓笔重彩点染了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而传来的很多人和物发出的各色声响。
D.【甲】段中的“既而”与【乙】段中的“俄而”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前者表现两种情况相继发生;后者则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又发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共7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积累下列文言词汇,用现代汉语写出加点词的含义。
①有善术者________②马无故亡入胡________
③人皆吊之________④死者十九________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居数月见宫殿数十所
B.此独以跛之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C.此独以跛之故以亿万记
D.近塞上之人下车引之

翻译句子:此何遽不为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语“________,________”就出自本文。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余以为妙绝()

《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读文赏荷。(7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文句加以分析。
(3)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赏荷、咏莲的诗篇,除上述选文外,请你举一例(含上下句)与“莲”有关的古诗句。

阅读《汉高祖论功行赏》,回答题。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解释加点的词:
既杀项羽()顾反居臣等上()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臣等身被坚执锐”中“坚”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A.攻城略地 B.一狼洞其中 C.名之者谁 D.温故而知新

翻译句子:
(1)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2)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文中高祖和群臣为何议起了打猎之事?从说理角度看,这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朕 不 与 迁 官
②良 久 不 止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帝素嫌其人()②良久不去()
③帝怒形于色()④外间百姓正望雨()
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帝竟从其请。
②左右皆震恐。
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家的经典著作,与,《大学》合称为“四书”。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人不知而不愠(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士不可以不弘毅(4)其恕乎!
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两个“其”和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现代社会逐步走向全球一体化,这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你能说说现代社会提倡的一个已在《论语》中存在的流行主题理念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