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
Ⅰ.(3分)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应显示的颜色正确的有
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灰绿色; ②淀粉溶液遇碘化钾变为蓝色;
③向硫酸铁溶液中加入KSCN变为红色 ④品红溶液通入过量氯气后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吸收水蒸气变成浅绿色; ⑥新制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Ⅱ.(9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证明、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实验室常选用制CO2的发生装置制SO2;实验室在用MnO2跟浓盐酸反应制备Cl2时,应选用上图A、E两发生装置中 装置(填装置序号)制Cl2。在制Cl2的反应中MnO2表现出的性质是 。
(2) 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去,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
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 。
(3) 装置C的作用是 。
(4) 甲乙两同学分别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漂白性。试分析:
①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盛有浓硫酸装置的目的是: 。
②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通气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其原因是: ,并写出其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通气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颜色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浅,其原因是: 。
已知烃B分子内C、H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28,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1)B的结构简式是
(2)A可能属于下列哪类物质___________
a.醇 b.卤代烃 c.酚 d.羧酸
(3)反应①是D与HCl按物质的量之比1︰1的加成反应,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
反应②可表示为:G + NH3 → F + HCl (未配平),该反应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是(有机化合物均用结构简式表示):
化合物E(HOCH2CH2Cl)和 F [ HN(CH2CH3)2 ]是药品普鲁卡因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普鲁卡因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 )
(4)甲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由甲苯生成甲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5)乙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6)丙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7)普鲁卡因有两种水解产物丁和戊。
① 戊与甲互为同分异构体,戊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戊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纤维广泛用于通讯、宇航等领域。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 D的红外光谱表明分子内除C—H键、C—C键外还含有两个C—O单键。则D与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填“高于”、
“低于”或“等于”)22 ℃,判断的依据是。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mol/L。
(3)实验时将酸碱在简易量热计中混合,并用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经有关计算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6)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NO。其实验流程图如下:
(1)测定硝酸的物质的量
反应结束后,从下图B装置中所得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右上图所示。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
(2)测定NO的体积
①从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选用装置进行Cu与浓硝酸反应实验,选用的理由是。
②选用上图所示仪器组合一套可用来完成实验并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是(填各导管口编号)。
③在测定NO的体积时,若量筒中水的液面比集气瓶的液面要低,此时应将量筒的位置
(“下降”或“升高”),以保证量筒中的液面与集气瓶中的液面持平。
(3)气体成分分析: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112.0m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Cu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填“有”或“没有”)NO产生,作此判断的依据是。
(4)实验前,用托盘天平称取的铜片至少应为g。
A、B、C、D、E五种可溶性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Fe3+、Ba2+、Al3+、Na+、Ag+和阴离子NO3-、OH-、SO42-、Cl-、CO32-中的各一种组成(离子不重复)。现做如下实验:
|
①A和E的溶液显碱性,0.1mol·L-1A溶液的pH小于13;
②在B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氨水至过量,沉淀消失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⑴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_______。
a |
b |
c |
d |
|
I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II |
碱石灰 |
硅胶 |
浓硫酸 |
无水氯化钙 |
III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⑷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
⑸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⑹有人提出,装置F中可改用足量的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改用NaHSO3溶液是否可行______(填“是”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