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4分)
(2)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 》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入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也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二年,考选户科给事中。疏陈:“治平之道有三:一曰敬天。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一曰法古。古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一曰爱人。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取长之心。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
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世祖亲政,铨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铨为所切齿,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由是开心等俱起用。
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三籓事起,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税之数以闻。立德言:“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上从之。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他非所计也。”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选自《清史稿·杜立德传》有删节)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陈:述说,陈述
B.上以其有治理裨:裨益,好处
C.宜急捕诛,以法纪彰:表彰,表扬
D.以事在赦前,其议寝:停止,搁置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杜立德在为官方面有才能的是()
①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
②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
③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
④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
⑤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
⑥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立德因为宋权的推荐做了官,他上疏提出要想天下太平,需要做到三点:敬天、法古和爱人。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B.杜立德处理案件有仁爱宽恕之心,皇帝听说他执法公平,非常满意。曾经当面夸赞他不贪一文,而且不曾随便杀过一人。
C.杜立德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人坦荡无私。他曾在回答皇帝询问时,向皇帝推荐数位可堪大用的人,一点没有避嫌。这令其他人感到惊讶。
D.杜立德死后被赐予“文端”的谥号,皇帝南巡的时候,还曾经询问杜立德的墓地在哪里,并亲手书写了“永言惟旧”四字作为赏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
(2)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官阶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去,客密州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何得人,赐帛三百匹今钟磬置水中
C.岑文本谓亲曰师者,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顾上官大夫与同列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诸侯质:(到别国)作抵押
B.自奉而西秦游:游玩
C.金六百斤予守者吏行:做,此处为“使用”
D.诸侯游士宾客延:邀请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贫,客此当其欣所遇
B.请千金为子西游洎牧谗诛
C.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信见疑
D.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事此亡秦续耳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①车乘进用不饶②曰“此奇货可居”
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邯郸一见到处境窘困的子楚就找准了投机的目标,他主动去拜见子楚,为他出谋划策。
B.吕不韦虽然贫困,但他竭力为子楚谋划,使他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信并最终成为秦国的最高统治者。
C.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庄襄王(子楚)也只在位三年,客观上也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
D.吕不韦曾效法魏楚赵齐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并主持门客著书立说,悬赏千金求增删一字,以此完善《吕氏春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
(3)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③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牵挛乖隔,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 ③余习,这里指作诗的习惯。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几何,离如此? 阔:宽广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指心绪
C.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提挈:扶助
D.大抵若是,不能记 殚:尽,全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微之于我也,其是乎!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置是事,略叙近怀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C.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流水周舍下 州司临门,急星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居易与元稹友情深厚,如胶似漆,却相距遥远,如处胡越。别久思切,所以悲叹人生苦短,未来不可预测,命运无力改变,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叙写读到元稹病危时写给他的书信,吟诵元稹病中“闻君谪九江”时所写的诗作,这既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又体现了二人是患难相扶的知已。 ,
C.自居易倾吐了贬官后的三泰:亲人团聚,衣食自给,山水胜绝。将困窘生活诗意化,既表现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表现了惟恐好友“忧望”的良苦用心。
D.白居易夜深不寐,赠诗元稹,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喻自己和好友遭贬的困顿处境,表现出宦海浮沉、相见无期的失意抑郁之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3分)
(2)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