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
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实验过程中,将钩码悬挂于图中 点,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支点 右侧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动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每一组动力臂 和对应的动力 ,并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出 与 的图象,根据图象中实验数据可知,当 为 时, 为 。
次数 |
动力
|
动力臂
|
1 |
0.75 |
0.40 |
2 |
1.0 |
0.30 |
3 |
1.5 |
0.20 |
4 |
2.00 |
0.15 |
5 |
3.0 |
0.10 |
(3)实验中小明发现,保持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偏离竖直方向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会变大,原因是 。
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图乙中,该物质在 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 时的内能。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
(2)实验过程中,在图示位置,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的成像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 ,调整光屏位置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
在学习了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后,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并联电路总电阻和各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开展了以下探究。
实验步骤
①设计电路,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闭合开关,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
③计算总电阻并填入表格;
④换用不同规格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
电阻
|
电阻
|
电压
|
电流
|
总电阻
|
1 |
10 |
30 |
3 |
0.4 |
7.5 |
2 |
30 |
30 |
3 |
0.2 |
15 |
3 |
30 |
15 |
3 |
0.3 |
10 |
请你在答题卷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思考讨论
①请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解释上述结论。 。
②分析表中数据,若增大其中一个分电阻的阻值,则总电阻将 。
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 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器材 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
提出问题 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有关;
假设二: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
假设三: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收集证据 如图,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器材中缺少一种测量工具 ,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获得以下数据。
组别 |
伞面材料 |
伞面面积
|
伞和重物的总质量 |
降落时间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平均 |
||||
1 |
纱布 |
1200 |
100 |
8.6 |
8.5 |
8.7 |
8.6 |
2 |
棉布 |
1200 |
100 |
9.3 |
9.5 |
9.4 |
9.4 |
3 |
防水布 |
1200 |
130 |
10.7 |
10.8 |
10.9 |
10.8 |
4 |
防水布 |
1500 |
130 |
13.1 |
13.4 |
13.4 |
13.3 |
得出结论 分析上述数据,发现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 有关。
思考讨论 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对建立的假设,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请你在答题卷的表格中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