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在没有通风橱的条件下制备氯气时的装置,图中a、b是可控制的弹簧铁夹。(已知: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1)仪器A的名称是                 
烧杯中盛放的是                   
烧瓶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在收集氯气时,应                      。(填:如何操作a、b止水夹,下同),
当氯气收集完毕时应                    
(3)若制得标准状况下的Cl2为0.672L,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银镜反应是检验醛基的重要反应,教材对该实验的操作条件只是粗略的描述。某同学进行如下研究:
(1)在干净试管中加入2ml2%,然后,得到银氨溶液,分装入5支试管,编号为1#.2#.3#.4#.5# 。
(2)依次滴加2%.5%.10%.20%.40%的乙醛溶液4滴,快速振荡后置于60℃~70℃的水浴中。3分钟后,试管1#未形成大面积银镜,试管5# 的银镜质量差有黑斑, 试管4# 产生的银镜质量一般,试管2#.3# 形成光亮的银镜。
该研究的目的是:
(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性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验证和对比实验如下。

装置
实验序号
试管中的药品
现象

实验Ⅰ
2mL银氨溶液和数滴较浓NaOH溶液
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试管壁附着银镜
实验Ⅱ
2mL银氨溶液和
数滴浓氨水
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后,得知:
a.Ag(NH3)2++2H2OAg++2NH3·H2O  b.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
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NH3,黑色物质中有Ag2O。产生Ag2O的原因是:
          
(5)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产生的现象是                 。用稀HNO3清洗试管壁上的A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NH3还原Ag2O。如果该假设成立,则说明检验醛基时,银氨溶液不能呈强碱性,因为: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探究固体产物成分(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虚线框图C的气体收集装置是下图中的(选填字母编号)。

(3)反应停止,待B管冷却后,称量,得到固体质量为28.8g。再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并进行如下实验:

试剂a的化学式是,试剂b的化学式是;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某同学在实验中加入了过量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深红色褪去,现请对褪色原因进行探究。首先提出假设。假设1: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假设2:
;为了对所提出的假设2进行验证,实验方案是

(5)根据所给数据,可计算出反应后B装置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食用加碘盐的生产流程如下:

(1)检验母液中是否含有SO42离子的方法是
(2)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国家标准GB546061-92规定碘盐含碘量(以碘计):出厂产品≥40mg/Kg;销售品≥30mg/Kg。某次实验时向一干净的坩埚中放入5g精盐,加入1mL0.001mol/L标准KIO3溶液搅拌均匀,在100℃恒温烘干1 h,即得碘盐产品,该碘盐的含碘量约为______mg/Kg(保留一位小数),是否为合格产品(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4)检验碘盐是否加有碘酸钾,定性检验方法是在酸性介质中加还原剂KCNS,其反应如下:6IO3+5CNS+H++2H2O→3I2+5HCN+5SO42,检验时,除需用KCNS外,还需要使用的一种试剂是
(5)使用碘盐时,要防止高温,是因为:① 碘盐中的碘酸钾在560℃开始分解产生无色气体,剩余固体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② 碘盐在热水中,也会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其中一种是无色气体,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根据以上信息写出①、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可用环己醇(沸点:160.84℃,微溶于水)制备环己酮(沸点:155.6℃,微溶于水),使用的氧化剂可以是次氯酸钠、重铬酸钾等。

下列装置分别是产品的合成装置和精制装置示意图:

合成实验过程如下:
向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5.2 mL环己醇和25 mL冰醋酸。开动搅拌器,将40 mL次氯酸钠溶液逐渐加入到反应瓶中,并使瓶内温度维持在30~35℃,用磁性搅拌器搅拌5 min。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 min后,在合成装置中再加入30 mL水、3g氯化铝和几粒沸石,加热蒸馏至馏出液无油珠滴出为止。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合成装置中,甲装置的名称是
(2)三颈烧瓶的容量为(填“50 mL"、“100 mL”或“250 mL")。
(3)滴液漏斗具有特殊的结构,主要目的是____
(4)蒸馏完成后,向馏出液中分批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反应液呈中性为止,其目的是。然后加入精制食盐使之变成饱和溶液,将混合液倒人____中,分离得到有机层。
(5)用如上右图对粗产品进行精制,蒸馏收集____℃的馏分。
(6)检验坏己酮是否纯净,可使用的试剂为____
A.重铬酸钾溶液B.金属钠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以碳棒为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发现阴极碳棒上除了有红色物质析出外,还有少量白色物质析出。为探究阴极碳棒上的产物,设计了如下过程:
Ⅰ、有关资料
铜的化合物颜色性质如下:

物质
颜色、性质
物质
颜色、性质
氢氧化铜Cu(OH)2
蓝色固体不溶于水
硫酸铜(CuSO4
溶液呈蓝色
氧化亚铜(CuO)
红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化铜(CuCl2
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氯化亚铜(CuCl)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碱式氯化铜
绿色固体不溶于水

Ⅱ、探究实验
(1)提出假设:①红色物质一定有铜,还可能有Cu2O;②白色物质为铜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能为CuCl
(2)实验验证:取电解CuCl2溶液后的阴极碳棒,洗涤、干燥,连接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阴极产物
实验结束后,碳棒上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色,无水硫酸铜不变色。
①碳棒上的红色物质是否有Cu2O(填“是”或“否”),理由是
;②在c装置后将气体通入中,若出现白色沉淀,可说明提出假设②中的白色物质一定存在;③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问题讨论:
①电解CuCl2溶液后的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和;②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观察阴极碳棒表面出现的现象红色物质附着,无白色物质,加入后继续电解,出现白色物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