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
C.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
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
某烃W与Br2的加成产物是2,2,3,3—四溴丁烷,与W属于同系物的是()
A.乙炔 | B.2—丁烯 | C.1,3—丁二烯 | D.异戊二烯 |
下列有机物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种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2—溴丁烷 |
B.2—甲基—3—氯戊烷 |
C.2,2—二甲基—1—氯丁烷 |
D.1,3—二氯苯 |
修正液(俗称涂改液)白色纯正、反射率高且使用方便,复印时常用于对文稿的修改。目前有许多中小学生使用修正液,用于修改笔记、作业等。由于修正液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毒溶剂,教师应告诫学生不要使用。修正液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可能是()
A.乙醇 | B.醋酸 |
C.一氯甲烷 | D.三氯乙烯 |
1999年4月,发生在比利时的“二噁英”污染,极大地影响了该国的食品出口量。“二噁英”是两大类芳香族化合物的总称,其中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毒性最大。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的结构简式为,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2H8O2Cl4 |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
C.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 | D.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
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受紫外线辐射时产生Cl·原子,并能发生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将O3转变为O2 |
B.Cl·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
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
D.Cl·起分解O3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