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Ⅰ.仪器
的名称是
Ⅱ.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Ⅲ.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装置是
②制取二氧化碳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
甲、乙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甲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
试液变红 |
有盐酸 |
乙 |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
丙同学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得出和甲、乙一致的结论.甲、乙认为丙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Cu块加入到盛稀H 2SO 4溶液的试管中,Cu块不溶解,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向此试管中加入KNO 3溶液,发现Cu块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最后Cu块完全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提出问题】Cu块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 2吗?
小军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一定不是H 2,你认为他作出此判断的合理理由是 。
【查阅资料】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NO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生成红棕色的NO 2气体。请写出此气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猜想】
猜想一:Cu块与KNO 3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二:Cu块与K 2SO 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三:Cu块与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①将Cu块加入KNO 3溶液中。 |
Cu块不溶解 |
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 |
②将Cu块加入到 溶液中 |
Cu块不溶解 |
说明猜想二是错误的 |
③将Cu块加入到稀HNO 3溶液中 |
Cu块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溶液变成蓝色 |
说明猜想三是正确的 |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请写出Cu块加入到稀HNO 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讨论交流】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一起进行交流。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分析,H 2SO 4和KNO 3 (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Cu块是如何与稀HNO 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呢?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H 2SO 4溶液解离出H +和SO 4 2 ﹣,KNO 3溶液解离出 ,可以间接地看成有HNO 3溶液。老师还告诉大家:Ag也能与稀HNO 3溶液反应。请写出将Ag粉加入到HCl和NaNO 3混合溶液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 。
现有一包黑色固体粉,可能含有炭粉、CuO、Fe 3O 4中的两种或者三种,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成分。
(1)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粉末成分是什么?
(2)作出猜想:
猜想一:混合固体是炭粉、CuO
猜想二:混合固体是炭粉、Fe 3O 4
猜想三:混合固体是 (两种物质写不全不给分)
猜想四:混合固体是炭粉、CuO、Fe 3O 4
(3)查阅资料:Fe 3O 4为黑色粉末,能与盐酸反应,含有Fe 3+的盐溶液遇到KSCN(硫氰化钾)溶液时变成红色,Fe(OH) 2是一种白色沉淀。
(4)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有部分固体溶解,过滤,得到滤液A,并对滤液A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一定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
无红色固体析出 |
该固体物质一定没有 |
步骤二:又取一定量的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KSCN(硫氰化钾)溶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滤液A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步骤三:再取一定量的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同时还有少量的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面变成红褐色 |
滤液A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5)讨论交流:
①通过以上实验,猜想 成立。
②写出Fe 3O 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Fe 3O 4与盐酸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请大家推断Fe 3O 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 (写两种价态才得分)。
(6)拓展:请写出同种元素显不同化合价的一种盐 (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写化学式)。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
【设计实验】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杂质已除去 |
方案二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杂质已除去 |
方案三 |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杂质已除去 |
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 。
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小张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必须 保存。
2.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时应考试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 、试剂要适量。
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白色粉末是 。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Ca(NO 3) 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该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
(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肯定不成立。
(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生成,其可能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适宜操作③的X溶液是 (填字母序号)
A.CaCl 2溶液 B.Ca(OH) 2溶液
C.Ba(OH) 2溶液 D.Ca(NO 3) 2溶液
(4)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5)请写出操作⑤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
方案一: 。
方案二: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海水"制碱"知识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小华实验:先取2mL Na 2CO 3溶液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红实验:先取2mL稀盐酸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Na 2CO 3溶液,却马上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两人实验所用的Na 2CO 3溶液、稀盐酸均相同,却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他们为了查明原因,查阅资料:
①HCl和Na 2CO 3反应时其实是分步进行的,即:
Na 2CO 3+HCl═NaCl+NaHCO 3(先),NaHCO 3+HCl═NaCl+H 2O+CO 2↑(后)。
②NaHCO 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会变浑浊。
③Ca(HCO 3) 2溶于水
请回答:(1)NaHCO 3俗称 ;
(2)NaHCO 3在医疗上是治疗 的药剂之一。
【提出问题】小华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NaCl;②NaCl、NaHCO 3;③NaCl、Na 2CO 3;④NaCl、Na 2CO 3、NaHCO 3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适量小华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猜想④成立 |
【交流与反思】(1)大家一致认为上面实验探究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红认为,小华实验后的溶液应该继续慢慢滴入稀盐酸,若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
【归纳与总结】小华实验与小红实验现象不同的主要原因与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