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颖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日:"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日:"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 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对下列句子申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 "猝",突然 |
C.闻数有笺谏璋数:屡次 |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吾属今为之虏矣 |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
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 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 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 次劝谏刘障攻打荆州。 |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 |
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3分)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3分)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4分)
傅青主善书画
傅青主徵君山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曰,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哺至昳,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菴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以僧无行,不许。僧谂某与傅善,啖④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⑤此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重违:难违。昳:太阳偏西。谂:“审”,详细了解。④啖:利诱。⑤刓:剜,挖。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嗜酒,乃与痛饮嗜:喜欢 |
B.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俟:等待 |
C.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丐:请求 |
D.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顾:想到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命侍者为研浓墨②有宁越、苏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
B.①傅青主徵君山以书画著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
C.①遂掷笔搓纸而辍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D.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傅青主狂放不羁和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A.①乃与痛饮,自哺至昳,始罢席 ②孺子败吾清兴,奈何 |
B.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②以僧无行,不许 |
C.①舞蹈踊跃,其状若狂②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
D.①屡书,屡自拉弃之②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傅青主对创作的时间有严格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选择晴爽月明的中秋良辰。 |
B.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后来却因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无果。 |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收画家形象。 |
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僧谂某与傅善,啖以重金,令转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深衔之衔:怀恨 |
B.乃宣言于众曰宣言:宣布 |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
D.预宗正属籍预:预留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③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 |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针对赵十住等人的疑忌,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
②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 下 不 诉 而 无 冤 不 谒 而 得 其 所 欲 此 尧 舜 之 盛 也 其 次 不 能 无 诉 诉 而 必 见 察 不 能 无 谒 谒 而 必 见 省。
把A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译:
(2)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巢 谷 传
(宋)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①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②扰边,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沉浮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③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文有删节)
【注】①举武艺:科举考试中的武科考试。②乞弟:泸州西南少数民族乌蛮首领斧望个恕的儿子。③愍:怜悯,哀怜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畜弓箭 畜:储备。 |
B.顾妻子不免寒饿 顾:只是。 |
C.自眉山诵言 诵:通“讼”,公开。 |
D.予方乏困乏:疲乏 |
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巢谷重朋友情谊的一组是
①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②非君莫使遗之者
③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
④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⑤将复见子瞻于海南
⑥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A.②③④ | B.③④⑤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谷幼时随父学习,后进京赶考,却弃文从武,学成后,可惜最后没有考中武举。 |
B.巢谷与作者是同乡,平日相交甚笃,因而不顾高龄和体弱去看望远谪岭南的苏辙兄弟。 |
C.我小时候就认识巢谷,知道他的志向高洁,是大事小事都可以托付的人。 |
D.作者对巢谷的一生遭遇充满同情,对他的品德才能非常欣赏,为此写下了这篇传记。 |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