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虽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天起决定作用,但仍表示人定胜天。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是说,上天保护我,匡人就不能把我怎么样,他用这句话来鼓励弟子。

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B.请毕今日之驩
C.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D.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羝乃得归

A.兄弟亲近 B.汉节牧羊。
C.推驸马河中溺死 D.诚甘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羝乳得归精思傅会,十年
B 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久,单于使陵至海上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皆为陛下成就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之贻:赠送
B.后请言于帝间:间谍
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允许
D.上亲视临:前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终此职勇气闻于诸侯
B.卒得职积土成山,风雨兴
C.上表固请见犯死,重负国
D.当时所重吾属今之虏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因父亲早逝,王俭由叔父抚养长大,面对宾客的称赞,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
B.王俭富有远见。齐高帝任宰相时,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并暗中进言齐高帝,说他已难为人臣。
C.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
D.王俭为官清正廉洁。王俭出行朴素,家无余产,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深得皇帝的信赖,并被当时的人敬重。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
(2)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日磾(mì)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慰、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日磾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何罗亦觉日磾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磾小疾卧庐。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厢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磾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及上病,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磾。日磾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光以女妻日磾子赏。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曰“休屠王阏氏”署:部署 B.日磾顿首谢:感谢
C.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善良 D.霍光以辅少主 属:嘱咐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
②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
③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

A.①且②则③为 B.①以②而③乃
C.①且②则③乃 D.①以②而③为

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B.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C.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D.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日磾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杀后自己入宫做了马夫,但他忠于职守,态度诚信,所以很快得到皇帝的器重,被封为“秺侯”。
B.金日磾怀疑莽何罗兄弟有谋反之心,独自一人在暗处观察他们的动静,和他们一同起居生活,并且通过斗智和斗勇,最终制止了一场叛乱。
C.皇上病重时,嘱咐大将军霍光辅佐少主,面对霍光的谦让,金日磾认为自己是一个外族人,不能担此重任,这么做只会让匈奴看不起汉朝。
D.金日磾作为一个异族战俘,却能凭借自己的“忠孝、笃慎”受到皇上恩宠,除了个人努力外,与汉武帝知人善任的胆识和气魄分不开。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②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金日磾“忠孝”的两个事例。(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章邱知县。嘉靖四年入为兵科给事中,上疏言:“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今大学士杨一清虽练达国体,而雅性尚通,难以独任。张璁学博性偏,伤于自恃,犹饬厉功名,当抑其过而用之。至于桂萼以枭雄桀骜之资,作威福,纳财贿,阻抑气节,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乞鉴别三臣贤否,以定用舍。”其意特右璁。而帝因其奏,慰留一清,戒谕璁、萼。既而同官王准、陆粲劾璁、萼罢相,准、粲亦下吏远谪,以应奎首抗章不罪。未几,劾吏部尚书方献夫,帝颇纳其言。献夫援汪铉为助,遂诎应奎议。再迁户科左给事中。行人①薛侃建室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帝怒,下之诏狱,寻释还职。
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王准谪富民典史。应奎言汪铉为璁、萼修邻,诬以不谨而黜之。乞复准官,责铉,为党比戒。吏部尚书王琼亦言准当黜,乃谪应奎高平县丞。屡迁湖广副使,督采大木,坐累复逮系。寻释还。历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召理院事,迁户部侍郎,进尚书。
俺答犯京师后,羽书旁午②征兵饷。应奎乃建议加派。自北方诸府暨广西、贵州外,其他量地贫富,骤增银一百十五万有奇,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御史郭仁,吴人也,诣应奎请减,不从。仁遂劾奏,应奎疏辨。帝以仁不当私属,调之外。既而国用犹不足,应奎言:“今岁入二百万,而诸边费六百余万,一切取财法行之已尽。请令诸曹所隶官吏、儒士、厨役、校卒,悉去其冗者。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使百司庶府成知为国惜财。”报可。
三十一年正月命应奎条上京边备用刍粮之数。应奎言:“自臣入都至今,计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外,他所搜括又四百余万。而所出自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外,新增二百四十五万有奇,修边振济诸役又八百余万。”帝以耗费多,疑有侵冒,分遣科道官往诸边核实。给事中徐公遴劾应奎粗疏自用,遂改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诸边饷银益增。钝计无所出,请令诸臣条上理财策。议行二十九事,益纤屑伤大体。应奎就移户部,致仕归,卒。
应奎为谏官,屡犯权贵,以风节自厉。晚官计曹,一切为苟且计,功名大损于前。
注:①行人:一种官名。②旁午:交错,纷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比党与比:勾结
B.其意特右璁右:袒护
C.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计:考核
D.疑有侵冒冒:冒犯

下列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应奎首抗章不罪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而雅性尚通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乃有二十八骑
D.使百司庶府咸知为国惜财为击破沛公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应奎勇于向皇上进言,臧否朝中官员。他对杨一清、张璁、桂萼等人的分析评价受到了皇帝的认可。
B.孙应奎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后又复职。他因礼部尚书王琼给皇上上奏章弹劾他被贬官,贬为高平县丞。
C.孙应奎在处理财政赋税上拥有一定才能。他要求详细统计国家的赋税收入和支出,让官员们为国分忧。
D.孙应奎严格要求自我,敢于触犯权贵,多次得到皇上认可。但晚年因苟且求安,影响了他一贯的名声。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
(2)行人薛侃建言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
(3)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焦隐士
[明]江盈科
焦隐士,江阴人,逸其名。少与太祖善。太祖登极,思隐士,遣人召之,不赴。议遣大行 往趣。隐士闻焉,曰:“奈何以我故,劳贵人为里中苦?”遂裹装诣金陵谒上。用竹笼盛鸡,瓦罂贮酒为贽。谒者为通,上喜,入便殿,促膝道故。上问曰:“公谓隐士乐耶?天子乐耶?”对曰:“各有其乐,两不相入。如受图纳贡,抚华宾夷,天子乐也;嗽泉枕石,钓月眠云,隐士乐也。然天子能忧,能终乐;隐士但乐,不复知忧。窃谓隐士乐,乃胜天子乐耳。”上曰:“何居?”焦对曰:“天子未明视朝,日中听政,日夕纠刑,丙夜就寝。中恒念曰:‘民失所乎?啼饥乎?号寒乎?泣隅乎?官失叙乎?墨乎?残乎?四夷叵测,时跳梁乎?’思之终身,循环无端,而后太平可,杌陧不生,是谓以忧而易乐。若夫隐士,则藜苋自饱,旨膏粱矣;浊醪自醉,美于醇醴矣;溪毛为席,山石为枕,倦而卧,稳于象床矣。花开以当锦绣,鸟鸣以当管弦,麋鹿以当友朋,烟霞以当帷幕,不而足,不取而得。一年之内,四时之中,陶陶然自乐其乐,宁复知有所谓忧乎?”上嗟叹久之,曰:“信哉!天子之乐,不逮隐士之乐也。” 留焦盘桓凡数日,称觞寿焦,酒既酣,命左右持三带置案上,金银革各一束,曰:“朕欲授公一官,请自择带。”焦无意于官,然感上雅意,不忍拂,遂取革带,上乃命司马授焦千户侯。已而别上,乞归,上送出,焦徘徊趑趄,欲去未去。上曰:“公有所欲言乎?愿闻教。”焦曰:“臣野人也,无所欲言,但臣鸡笼酒罂,与臣俱出,不与臣俱入,臣不忍也。”上笑,命左右取畀之。焦乃自负以归,行至高桥门,取上所赐革带及冠服挂桑枝上,曰:“朱皇帝待老焦厚则厚矣,非知我者。出此三物,以付桑君。”浩然长歌去。
(选自《江盈科集》,有删改)
【注】①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②瓦罂,古代盛酒的器皿。③何居,为什么。④杌陧,指动荡不安的时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便殿延:迎接。 B.而后太平可期:期望。
C.倦而卧 偃:安卧。 D.不而足 营:经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天子能忧,能终乐 B.则藜苋自饱,旨膏粱矣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瓦峰参差,多周身之帛缕
C. 留焦盘桓凡数日 D.浩然长歌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奚以之九万里南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皇帝礼贤下士,态度诚恳。他即位后派人请年轻时的好友焦隐士出山未果,随后提高了征召的规格,终于得偿所愿。
B.太祖皇帝顾念旧情,对焦隐士不错。他在便殿里接见朋友并和他做了一番交流,随后留对方小住,热情款待且有封赏。
C.焦隐士为人潇洒不拘,恬然自安。他常年隐遁山林,起居随意而陶然自得,整日饱赏山野四时之景,无忧无虑自在逍遥。
D.焦隐士无意于官,淡泊名利。考虑到太祖盛情难却,他只得暂时接受被封的官职,回家途中很快丢弃了皇上赐予的冠带。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士闻焉,曰:“奈何以我故,劳贵人为里中苦?”
(2)臣野人也,无所欲言,但臣鸡笼酒罂,与臣俱出,不与臣俱入,臣不忍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