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
小车由甲至乙 |
小车由乙至丙 |
小车由甲至丙 |
路程S/m |
26 |
|
|
时间t/s |
|
4 |
|
平均速度v/(m/s) |
|
|
15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Ⅰ)、小明用如下电路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如下右图是小明未完成连接的实验电路。
(1)、电压表应选择 的量程;现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请你按照对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对滑动变阻器连接的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上图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2)、小明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
(3)、小明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
U(V) |
0.5 |
1.0 |
1.6 |
1.9 |
2.5 |
3.0 |
I(A)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①、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画出电阻R的U-I关系图像。
②、小明在实验中所用电阻R的阻值为Ω;当通过的电流为0.5A时,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为W。
(4)、如果将实验电路中的电阻R更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后,要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则对实验电路还必须进行怎样的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B、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回答下列问题:步骤A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步骤B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速度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的大小。
小李和小明为研究导体的某种性质。选用的器材有:多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电键、若干导线,以及长度相同,但材料不同(A、B两种金属)和横截面积不同(粗、细两种规格)的甲、乙、丙三根导体。该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导体甲(金属A粗) |
表二 导体乙(金属A细) |
表三 导体丙(金属B粗) |
|||||||||||
实验 序号 |
1 |
2 |
3 |
实验 序号 |
4 |
5 |
6 |
实验 序号 |
7 |
8 |
9 |
||
U(V) |
1.5 |
3.0 |
4.5 |
U(V) |
3.0 |
4.5 |
6.0 |
U(V) |
1.5 |
4.5 |
7.5 |
||
I(A) |
0.3 |
0.6 |
0.9 |
I(A) |
0.3 |
0.45 |
0.6 |
I(A) |
0.1 |
0.3 |
0.5 |
①在实验过程中,同学是用的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是不同。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⑤小李和小明在仔细研究了表一、表二和表三后又有了新发现:导体的材料和导体的横截面积会影响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小明分析表二和表三得出了“导体横截面积越小,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越小”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按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4.5伏且保持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Ω 2A”字样。
①在闭合电键S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端(选填“A”或“B”)。
②他正确连接电路且规范操作,实验中分别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至其两个端点,下图所示的电表示数分别为滑片在不同端点时电流或电压的情况。请在下表中将该同学尚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完整,并计算出电阻值_____________(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实验 序号 |
电压Ux (伏) |
电流Ix (安) |
电阻Rx (欧) |
电阻的平均值(欧) |
1 |
||||
2 |
4 |
0.38 |
||
3 |
在下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__________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及记录的数据用图14中字母表示,其中物体受到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1,物体受到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差(F1-F2)。若阿基米德原理成立,液体密度为ρ液,则(F1-F2)与(V2-V1)应满足的关系为(用字母表示)。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猜想物体冲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将两块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槽分别以与水平面一定夹角α、θ固定,如图所示,将右边的木槽作为实验研究的斜坡。让一金属小球从左边的木槽上同一高度处静止滚下,分别冲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的粗糙程度相同的右边的斜坡,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
1 |
2 |
3 |
斜坡与水平面夹角θ |
10° |
30° |
53° |
向上冲的最大距离s/m |
0.50 |
0.40 |
0.36 |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同一物体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冲上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
② 小明觉得自己的实验中还有不足之处,他又用粗糙程度与木槽不同的塑料槽、钢槽,重复做猜想实验,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