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 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回人主意       (2)故中         
(3)外皆严装已      (4)上得鹞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2分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注】①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②参:通“掺”。③诮(qiào):责备,讽刺。④第:只是,一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用水二斗/云而岩穴暝 B.何于是/渔人甚
C.水也/在昼 D.尔第不我法耳/规蹈矩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在学习方面受到的启发。

课内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也()(2)万钟于我何焉() (3)所识穷乏者我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⑵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的本能固然是求生而恶死,但世上还存在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
B.孟子以具体“鱼”和“熊掌”分别比喻抽象的“义”和“生”,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C.孟子在文中指出,无论是“万钟”,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两次举例及在举例中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再一次深刻地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D.从本文可以看出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星隐曜:(2)国怀乡去:
(3)沙鸥翔集:(4)宠辱忘偕:
(5)予尝古仁人之心求:
翻译下列句子。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②段中,“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水的“美”。
B.选文①、②两段在内容和情感上形成了对比。
C.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请结合名人事例,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话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
【乙】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有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④强:强迫。⑤头裸体:不戴帽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诱之入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B.余悲(《捕蛇者说》)
C.览物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D.何陋有?(《陋室铭》)

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

A.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读画录》)
B.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C.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答】
(2)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答】
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恸绝良久”,这是为什么呢? 请简答。
【答】
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陈章侯的品性。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①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三国志•吴书•陆绩传》)
【注释】①盍:何不。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曾庐州太守()②橘甘()
③术之()④绩跪下曰()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精天文、历法

A.其剑自舟中坠水(《刻舟求剑》) B.何有我哉(《〈论语〉八则》)
C.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D.积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陆 郎 幼 而 知 孝
翻译下列句子。
(1)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
译文: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译文:
请简要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