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经济全球化酝酿的漫长过程来看,“电气时代”所产生的作用是:
A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度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B 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C 电话、无线电报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D 帝国主义把世界瓜分殆尽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 B.法家学说 | C.黄老之学 | D.大一统思想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董仲舒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
甘薯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应该是()
A.《齐民要术》 | B.《汜胜之书》 | C.《本草纲目》 | D.《农政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