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 。
(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 ,产生的终产物是 和 。
(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丙同学的错误是 ,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 、 、 。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 。
(11分)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之一,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广泛分布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个水平,构成复杂的网络,通过多种神经递质共同调节心血管活动。其中延髓是血压调节的中枢。图1、图2为人体调节血压升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知,人体血压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2)研究中发现第三脑室前腹侧区与穹窿下器之间存在着神经连接。图2中a为连接神经元①和神经元②的_________________结构,在该处兴奋的传递方向应为______________(填“双向”“只能向上”或“只能向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压的调节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图中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除血压调节外,还存在着血糖调节。当正常人血糖浓度偏高时参与血糖调节的中枢、细胞和激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从强光和弱光下生长的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中。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强光下生长植物的叶片是_________;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可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中的化学能。
(2)如果在某光强下,叶片放氧速率为零,其生理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照射在大田作物上的光照与此光强相同,则作物很难正常生长,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照强度光子/m2·s时,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此时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绘制A、B两叶片放氧速率曲线图,则大约在175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片表面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特殊结构,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主要通道。气孔能通过开闭运动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响应。请分析回答:
(1)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的进行。研究表明,气孔的开闭可能与乙烯有关,乙烯是植物体产生的激素,具有等作用。
(2)研究者取生长良好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
①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②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且随浓度增加。
③用浓度为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做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
(3)为研究乙烯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cPTIO(NO清除剂)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Ⅰ、Ⅲ结果说明,有乙烯时;实验Ⅳ、Ⅱ结果说明,有乙烯时,加入cPTIO后。
②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
实验一:把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分为三组,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表1。
(1)实验中,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C组小鼠的处理。
(2)从图1可知,绵羊细胞R在本实验中作为,每次注射的绵羊细胞R应取自同一个体,理由是。
(3)从表1可知,转入脾脏细胞的C组小鼠注射绵羊细胞R后,产生的抗体多于A组,据图1分析其原因是能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去除T细胞作用有利于免疫过程的完成。
(4)实验一的结果说明。
实验二:另取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含抗体M的血清、含抗体G的血清和不含抗体M和G的血清,2小时后,向三组小鼠体内注射绵羊细胞R,免疫后定期测定小鼠脾脏单位区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
(5)由图2可知,注射的抗体G对小鼠抗绵羊细胞R的免疫应答过程起作用,对防止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实验二的结果说明。
(7)科学家推断,小鼠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G的受体才能使抗体G发挥正常功能。若想验证该假设成立,实验组选用的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应为(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b.使抗体G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c.使抗体G受体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d.绵羊细胞R和抗体G
e.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对照组
f.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低于对照组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危害物种,2011年华南地区也陆续出现蚁情。
(1)入侵华南某地后,短期内红火蚁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从种群特征角度考虑,决定其增长的原因是。
(2)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为测定其对不同虫态红火蚁的致死剂量,将原药溶于丙酮中配置不同浓度的辛硫磷药剂点于红火蚁胸部,记录24h死亡虫数并计算LC50(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结果如下:
虫态 |
小工蚁 |
兵蚁 |
有翅雄蚁 |
有翅雌蚁 |
蚁后 |
LC50(μg/ml) |
1.04 |
2.06 |
7.38 |
9.39 |
7.81 |
①本实验中辛硫磷药液的浓度范围要根据的实验结果来确定;每个药剂浓度的处理均设多次重复,目的是排除,从而减少误差;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设置为。
②实验中虫态的红火蚁对辛硫磷最敏感,控制该虫态红火蚁的数量,___________(能/不能)持续有效的控制住蚁群的数量。
(3)有机磷农药进入土壤后,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微生物体内最初的降解酶基因是
由产生的,从的环境中易分离到这类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