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0g食盐
B.用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1.20mL0.10mol/L H2SO4溶液
D.用200mL容量瓶配制500mL0.1mol/L NaCl溶液

E.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过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Ⅱ.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的标准盐酸去测定V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空白:(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酸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c (NaOH) = _____mol/L。

(3)若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消失,则测定的NaOH物质的量浓度______。(选“偏大”“偏小”“不变”)
III.如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a和b,试认真分析后填空:

曲线a是用      溶液滴定       溶液;曲线b是用       溶液滴定       溶液;P点的坐标为(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氧化剂H2O2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I.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10 mL 2% H2O2溶液


10 mL 5% H2O2溶液


10 mL 5% H2O2溶液
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进行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方法即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该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资料显示,某些金属离子或金属氧化物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某同学通过测定O2的体积来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快慢,实验时可以通过测量_______或______来比较。
(2)0.1 g MnO2粉末加入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解释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
请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为探究MnO2在此实验中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需补做下列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b.

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无公害型冷却水系统的金属缓蚀剂,由钼精矿(主要成 分是MoS2,含少量PbS等)制备钼酸钠晶体的部分流程如下:

(1)焙烧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逆流焙烧”的措施,则该措施的优点是:
(2)写出焙烧时生成MoO3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出“碱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碱浸液结晶前需加入Ba(OH)2固体以除去SO42。当BaMoO4开始沉淀时,求SO42的去除率(写出计算过程)。已知:碱浸液中c(MoO42)=0.40mol·L-1,c(SO42)=0.040mol·L-1,Ksp(BaSO4)= 1.0×10-10、Ksp(BaMoO4)= 4.0×10=8,加入Ba(OH)2固体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5)下图是碳钢在3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

①碳钢在盐酸和硫酸中腐蚀速率随酸的浓度变化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②空气中钼酸盐对碳钢的缓蚀原理是在钢铁表面形成FeMoO4~Fe2O3保护膜。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碳钢管道缓蚀,除需加入钼酸盐外还需加入NaNO2,则NaNO2的作用

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某课题组利用Fe粉和酸性KNO3溶液反应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理想的脱氮原理为:4Fe + NO3- + 10H+ = 4Fe2+ + NH4+ + 3H2O。
(1)研究发现:随着KNO3溶液酸性的减弱,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课题组用酸性弱的KNO3溶液进行实验,没有观察到气体生成,则该条件下KNO3的还原产物可能是(化学式)。
(2)实验发现: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体系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a.生成的Fe2+水解b.Fe2+被氧化生成Fe3+c.Fe2+被还原成Fe
(3)该课题组拟利用上述脱氮反应研究不同自变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可能用到的试剂和仪器:粗颗粒Fe粉、细颗粒Fe粉、2.0mol/L KNO3、0.1 mol/L H2SO4、蒸馏水、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托盘天平、秒表、离子色谱仪等。
①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的自变量(温度、铁粉颗粒的大小)时,测定(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②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提示】离子色谱仪能跟踪测定溶液中的c(NO3-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2.0mol/L KNO3)/
mL

……
1
a

……
2
a

……
3
a

……

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铁粉和活性炭同时加入上述KNO3溶液中,可以明显提高脱氮速率,其原因是

某小组同学利用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1)铝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固体成分的初步确定。

实验序号
操作及现象

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H2),溶液呈浅黄色

向ⅰ中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呈浅红色,再加入H2O2溶液至过量,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O2),溶液变为深红色,且红色很快褪去

①由上述实验可知:溶液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
②ⅰ中产生H2的原因是样品中除含Fe外,可能有未反应的Al,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含Al单质,设计了相关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是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上述固体样品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Fe、Fe2O3、Fe3O4
(3)该小组同学对ⅱ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做进一步探究。

实验序号
操作、现象

将ⅱ中剩余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取2 mL 0.1 mol/L FeCl3溶液,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通入一段时间O2,无明显变化。再加入H2O2溶液,红色很快褪去

提示:KSCN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①实验ⅲ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②结合实验ⅲ和ⅳ分析,实验ⅱ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③查阅资料得知:Cl-对溶液红色褪去的反应有催化作用,验证该说法应补充的实验和现象是

卤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离子,可制取多种含镁产品。
(1)向卤水中加入Ca(OH)2制取Mg(OH)2,其离子方程式是
(2)Mg(OH)2可制取MgO,进而制得金属镁。
①灼烧Mg(OH)2得到Mg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1200℃,真空条件下用硅铁(含硅单质95~99%)将MgO还原为镁蒸汽(铁不参与反应),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Mg(OH)2可用来制取MgCl2,进而制取金属镁。
①从MgCl2溶液得到MgCl2•6H2O的操作是______、过滤。
②MgCl2•6H2O与SOCl2混合后加热,可获得无水MgCl2(已知SOCl2与水接触时迅速形成白雾,生成SO2)。得到无水MgCl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Mg(OH)2还可用来制取三硅酸镁(xMgO•3SiO2)。三硅酸镁是医疗上某抗酸药的主要成分。已知硅酸盐的化学式通常用氧化物形式表示,如石棉CaMg3Si4O12表示为3MgO•CaO•4SiO2
①三硅酸镁中和胃酸的离子方程式是:xMgO•3SiO2+□H+=□Mg2++□SiO2+□___
②为确定xMgO•3SiO2中x值。取三硅酸镁样品0.52 g,加入0.5000 mol/LH2SO4标准液15.00 mL,充分反应后,用0.5000 mol/L的NaOH标准液滴定过量的H2SO4,消耗NaOH标准液14.00 mL。则x=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