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
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提出了两点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完整:
(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 ,
因为 。
(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 ,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 。
下图1表示一个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模式图,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分别是、。
(2)图中的a、e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图2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由图2分析可知,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在15℃、1 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共消耗CO2mL。A、B两点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小关系是:AB。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但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是。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的遗传遵循。
(2)F2中白颖基因型是,黄颖基因型有种,黄颖占所有非黑颖总数的比例 是。
(3)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占总数的。
(14分,每空2分)下面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决定白化病的基因呈性;第一代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2)Ⅱ6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
(3)Ⅲ10和Ⅲ11结婚(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为 。
(4)Ⅱ4的可能基因型是,她是杂合子的机率是。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B、b表示)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抗病 红种皮 |
抗病 白种皮 |
感病 红种皮 |
感病 白种皮 |
||
一 |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
416 |
138 |
410 |
135 |
二 |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80 |
184 |
178 |
182 |
三 |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40 |
136 |
420 |
414 |
(1)实验一:;
(2)实验二:;
(3)实验三:;
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就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在168h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是处于%的葡萄糖溶液中。10%的葡萄糖溶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最先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产量和产生速率最高,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
(2)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了72h时,在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更大。72h后土豆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出现降低的原因可能有(填1种原因即可)。
(3)对酵母菌计数时,可采用法。要观察到酵母菌中的线粒体,可用
染色。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项(填序号)。
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
②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④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⑤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⑥平板划线除首次划线外,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⑦平板划线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菌液
(4)酵母菌从细胞结构上看,属于细胞。在果酒制作中,要控制其发酵温度在。
(5)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 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①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
②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
④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