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存在,应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存在。写出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然后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 ,证明有CO存在。实验后向燃着的木炭上洒水使其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 。
【2015年贵州省遵义市】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Ⅰ.根据图1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
(1)温度为 ℃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t2℃时,将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 .
Ⅱ.根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温度/℃ |
20 |
30 |
50 |
80 |
90 |
|
溶解度/g |
KNO3 |
31.6 |
45.8 |
85.5 |
100 |
169 |
K2CO3 |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图2:
(1)图2中溶液C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 g(结果保留整数).
【2015年海南省】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2015年湖北省荆州市】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常温下B的不饱和溶液,在只要求保持其中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 。
(2)现有一杯t1℃时含A、B两种物质且均饱和的混合溶液,若要从中分离出少量A的纯净物,其操作方法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t2℃时,A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②将t2℃,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此时两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在t1℃时,用两份等量的水分别配制成A、B的饱和溶液,这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
④在t2℃时,用等量的A、B分别配制成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1g和m2g,则m1<m2。
【2015年湖北省十堰市】如图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t1℃时,将2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4)如图所示,向放有镁条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形瓶中C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 。
【2015年湖南省长沙市】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
(2)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选填"A","B","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