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 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填名称)。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 |
实现现象 |
结论 |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
合金中一定含有 。 |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 |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
合金中一定含有 。 |
【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除二氧化锰外,还有氯化铁溶液、氯化铜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土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同学们通过如下实验进行相关研究。
实验一:验证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分别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B中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如上图所示)。A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B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A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二:研究催化剂的某些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方案Ⅰ:分别取20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3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中。向其中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含相同数目金属离子的氯化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分别连接传感器测体系压强(如右图所示)。测定数据如下表所示:
![]() 试剂压强/KPa |
0 |
60 |
120 |
180 |
240 |
300 |
20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 |
101.86 |
102.99 |
103.42 |
103.67 |
103.99 |
104.00 |
加入氯化铁溶液 |
102.21 |
105.35 |
115.40 |
129.69 |
145.52 |
163.99 |
加入氯化铜溶液 |
101.50 |
102.73 |
107.53 |
114.78 |
122.49 |
130.39 |
(1)加入含相同数目金属离子的氯化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该步操作的实验目的是。
(2)根据上表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方案Ⅱ:从同一部位取2个质量均为1.7 g的正方体土豆块,将其中一块切成若干片,片与片相连不断开,同时分别放入盛30 mL 5%过氧化氢溶液的50 mL量筒中。均看到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只有土豆片不断上升。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反思】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说明,测量不同的物理量可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下列做法中能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是(填选项序号)。
A. 测量完全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 B. 测量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C. 测量相同时间内体系压强的变化 D. 测量相同时间内溶液质量的变化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小明和小军根据所学,分别做出了下列猜想:
小明的猜想:含碳、氢两种元素;
小军的猜想: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设计】小明和小军根据猜想制订了下面的实验方案,请填空: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干冷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则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碳元素。
【分析与交流】小红认为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不能证明原料中是否存在氧元素,她的理由是,要证明原料中是否存在氧元素,还需测定参加反应的蜡烛及生成H2O、CO2的。
回收废旧干电池、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面是我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回收废旧干电池意义的过程(片断),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应报告:
[提出问题] 废旧干电池的组成物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 1. 淀粉遇I2变蓝色 2. 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
![]()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H+ |
![]() |
溶、挥 |
溶、挥 |
溶 |
溶、挥 |
Ag+ |
![]() |
溶 |
不溶 |
微溶 |
不溶 |
Ba2+ |
溶 |
溶 |
溶 |
不 溶 |
不 溶 |
[活动探究] 电池的内容物中有没有我们熟悉的离子?
[猜想1] 小组中某同学在剥开电池外壳时,闻到一股淡淡的刺激性气味,因此他猜想:电池的内容物中含有NH4+
[设计方案1] 取少量白色糊状物与混合、研磨,闻到氨味,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猜想2] 可能含有OH-、CO32-、Cl-、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方案2]为了验证猜想2,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表格中相应内容。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相应的结论 |
1.取样。溶于适量的水,静置,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石蕊试液不变蓝色 |
没有存在 |
2.另取少量滤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
无明显现象 |
没有存在 |
3.向第2步所得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 |
没有SO42-存在 |
|
4.向第3步所得溶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有存在 |
5.取白色糊状物,滴加少量碘液 |
则说明有淀粉存在 |
[结论]上述实验证明,电池内白色糊状物主要是(一种盐化学式)和淀粉等两种物质混合而成。
[交流与讨论] 根据上述探究过程,你认为电池内容物有无回收价值?请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将一个干冷的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
化学科代表小聪与小明同学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分别放在两个试剂瓶中的两片用砂纸磨得光亮的银白色金属,未贴标签。到底它们是哪种金属?两位同学首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进行猜想:
①科代表小聪猜想:活动性X大于Y。
②小明同学猜想:活动性Y大于X。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知识。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①实验步骤 |
②实验现象 |
③结论 |
__ __ |
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气泡冒出。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金属X的试管口,气体燃烧 |
__ 科代表小聪的猜想:_______ (“正确”或“不正确”) |
(3)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是银铁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_______。实验室急需一定量的Y粉末,科代表小聪认为可用现有的X金属粉末和Y的盐溶液、蒸馏水等药品,配以必要的仪器来制得急需的Y粉末,原因是(用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老师经实验分析得知制得的Y粉末中含有未反应完的X粉末,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X粉末除去,两个同学经讨论、交流一致认为可选用的除杂质试剂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