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实验中应该选择两个大小 (相同/不同)的蜡烛,是为了 。 此时用另一个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答:选择 更好,理由是 。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2)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若物体不是做匀速运动,而是做加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实际操作时,手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比较难做到的,因而测力计的读数不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法,确保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你的做法是 。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如图所示。
(1)对比图甲乙丙可知: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压强。
(2)对比图丙和图丁,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等,由此可知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ρ液ρ盐水。
(3)在图丁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水(未溢出),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将(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木块总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由此他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猜想,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1)(b)、(c)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均小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选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2)做(选填字母)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
(3)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的关系.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张华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钩码重/N |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
弹黄测力计的读数/N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
机械效率 |
1 |
2 |
8 |
0.8 |
24 |
83.3% |
2 |
4 |
5 |
1.5 |
15 |
|
3 |
6 |
10 |
90.9% |
(1)在表中空格处填下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通过实验认识了浮力后,8.1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
首先,他们经过讨论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l: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小刚所在组的同学选用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 比较图中①、②两图,②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小,说明了。
(2)图中的三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图中的⑤⑥两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有关。
(3)猜想3是小刚所在组的同学提出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支持他们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