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四大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A.阐述90年代中国外交方针和政策 B.充分肯定了邓小平的功绩
C.形成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D.提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852年英国人对中国的描述:“在收获完毕以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以粗布而论,我们是没有任何希望与之竞争的。”这里他强调的是

A.清政府闭关政策抵制英国商品 B.中国的棉织品质优价廉
C.传统小农经济顽强抵制英国工业品 D.通商口岸开辟少影响英商品销售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此句体现国人的追求是

A.强调师夷长技以自强 B.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
C.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 D.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19世纪某位来华传教士说:“在中国文人主要从儒学学到的温文尔雅的外表下面,几乎只有狡诈、愚昧、粗野、傲慢和对任何外国事物的根深蒂固的仇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文人的盲目排外的心态 B.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的思想碰撞
C.中国传统文化的虚伪和狡诈 D.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文人的蔑视

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曾受到日本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欢迎,有人高度评价道:“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其于世界地理茫无所知的幕末人士,此功实不可没也.。”该书是

A.《康猷纪行》 B.《变法通议》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