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以下为《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注重
| ◇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变处为十六尺。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
A.保持道路畅通 B.保留原始的古老习俗
C.规范人们行为 D.协调贵族与平民关系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
| B.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
| 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
| D.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
《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受德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
| B.商纣最终因得到商王的支持得以继位 |
| C.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未确立 |
| D.纣之母对于王位继承拥有很大发言权 |
古斯塔夫·勒庞在《革命心理学》中说:“历史学家对大革命的评价往往有天渊之别……研究法国大革命这一题材的所有作家都相信自己对法国大革命过程的叙述是客观公允的,但他们用以支撑其岐义百出的理论方式一般都是惊人的简单。有关的文献汗牛充栋,而且内容相互矛盾,他们有意无意的选择,很容易使他们各自的理论得到证明。”材料说明()
| A.历史事件有其固有评价 |
| B.历史研究应史论结合 |
| C.历史评价具有主观色彩 |
| D.历史评价应客观公允 |
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
| A.因特网推动全球化进程 |
| B.因特网应受法律控制 |
| C.因特网应立足部族化 |
| D.因特网应受政府管控 |